感恩惭无报德,知己惧不如人,与文正高厚同依,仕依吴,居倚楚;
光宗忽失后贤,安国又亡硕辅,并惠敏中外齐哭,昨哭叔,今哭公。
【注释】
感恩:感恩戴德,表示对曾国荃的感激之情。
惭无报德:惭愧自己没有报答曾国荃的恩情。
知己:知心的朋友。
惧不如人:担心自己的才能不如别人。
文正:指曾国荃,谥号为文正(文忠)。
高厚同依:指与曾国荃共同依靠忠诚和厚道。
仕依吴:指在吴地做官。
居倚楚:指在楚国居住。
光宗:皇帝的光焰。
忽失后贤:突然失去了杰出的人才。后贤,指有才德的人。
安国:指曾国藩的儿子曾安国。
硕辅:杰出的辅佐大臣。
惠敏:聪明敏捷。
中外齐哭:国内国外的人们一起哭泣哀悼。
昨哭叔,今哭公:昨天还哭着你的叔叔,今天则要哭着你的父亲。这里以叔、公代指曾国藩和曾国荃。
赏析:
这是一幅挽联,由两段组成:“感恩惭无报德,知己惧不如人,与文正高厚同依,仕依吴,居倚楚;光宗忽失后贤,安国又亡硕辅,并惠敏中外齐哭,昨哭叔,今哭公。”这两段文字,前四句是第一段,后十六句是第二段。第一段中“感恩”二字总括全联,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荃的感念之情。“惭愧”二字表明了作者对曾国荃的感激之情,而“愧”字又表现了这种感激之情并非出自内心,而是有所掩饰。“知己”二字表明了作者与曾国荃的关系非常密切。“惧不如人”一句说明作者对曾国荃的能力有所怀疑。“与文正高厚同依”一句说明作者与曾国荃的关系非常深厚,并且都受到过曾国藩的赏识。“光宗忽失后贤”一句表明皇帝失去了一个有才德的人才,“安国又亡硕辅”一句表明曾国藩的儿子也不幸去世。这两句都是表达作者对曾国荃不幸命运的悲痛之情。最后十二句是第二段,其中“惠敏中外齐哭”一句表明国内的人们对曾国荃的逝世感到悲痛,而“昨哭叔,今哭公”一句则是以叔、公来代指曾国藩和曾国荃,表达了对两位伟人的哀悼之情。整幅挽联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