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伛偻向火垆,离披榾柮烟模糊。
手提五味作汤液,殷勤劝我倾盘盂。
肠枯腹槁不知饿,病中三日还伊吾。
生平善病怕伏枕,所以形瘦肌骨癯。
蒙谷关心悉此状,养神切嘱遥相呼。
也知笔墨耗精气,其如思虑无时无。
暂教挥洒吐胸臆,犹得遣愁离斯须。
感翁厚,仗翁扶。
脱非我翁旁调摄,宁待今日归山隅。
【译文】
病中已有三日没有吃饭了,林翁为我煎制羹汤,感到十分感动,于是赋诗赠给他。
老翁伛偻着身体向着火炉,烟雾朦胧中显得分外憔悴。
手持五种调味品作汤液,殷勤地劝我倾下盘中的汤水。
肠枯腹槁不知道饥饿,病中已有三天未进饭。
平素多病怕卧床休息,所以形瘦肌骨消瘦如柴。
蒙谷对老翁的身体状况非常了解,关心他的病情。
养神需要谨慎嘱咐,不要无时无刻地思念忧愁。
暂时能将胸中的块垒发泄出来,也还能排遣忧愁,离此一晌。
感激林翁的厚爱,依赖他帮助。
如果不是有林翁的照顾调摄,我怎能待到今天归家山隅。
【注释】
⑴三日不飧:连续三天未进餐。飧(sūn)指进食。
⑵伛偻:曲背弯腰。
⑶火垆(lú):烧火的土灶。
⑷离披榾柮:形容烟缕缭绕、纷乱貌。离披,指缭绕。榾柮(kù),指缭绕不定的样子。
⑸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味调料。
⑹殷勤:恳切殷勤。
⑺倾盘盂(yú):把汤倒在碗里。盘盂,古代盛食物或酒水的器皿。
⑻不知饿:不觉得饥饿。
⑼病中三日尚伊吾:连续三天都在病中。伊吾,指病中的身体。
⑽形瘦肌骨癯:形容瘦削的体形和干瘦的筋骨。
⑾蒙谷: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曾隐居田园生活。
⑿旁调摄:即调治。
⒀脱非(fǒu):若不是。
⒁我翁:作者自称。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病中得友相助之情事,表现了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全诗写得平实真切,语言质朴自然,毫无做作之态。
第一句“老翁伛偻向火垆”,写老人弯曲着身子在火炉前忙碌的情景。“伛偻”是弯曲身子的意思,用来形容老人行动不便,形象地写出了他的年迈体衰。“向火垆”是说老翁在火炉边忙碌。火炉是一种用来取暖做饭的器具。“离披榾柮烟模糊。”这是说火炉边的烟雾弥漫,缭绕不清,使整个房间看起来模糊不清。这句描写了老人在火炉旁忙碌的场景,突出了他在寒冷的冬日为家人煎药煮茶的辛苦。
第二句“手提五味作汤液”,写老翁亲手调制五味药汤,为病人熬制药粥。五味药汤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调和阴阳平衡的作用。“殷勤劝我倾盘盂”,写老翁不断劝病人喝药。这里的“倾盘盂”是形容老翁反复给病人倒药的动作,表达了他对病人的关爱和关切之情。
第三句“肠枯腹槁不知饿”,写病人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而感到饥饿难忍,却因老人的关怀而忘记了饥饿的感觉。这句通过描绘病人的身体状况,表现出对老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老人对病人的精心照料和关心。
第四句“病中三日还伊吾”,写病人在病中已经度过了三天没有吃饭的时光。这一句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病人的痛苦和无助感。同时,也体现了老翁对病人的细心照顾和关心。
第五至第八句“生平善病怕伏枕,所以形瘦肌骨臞”,“蒙谷关心悉此状,养神切嘱遥相呼”,写老翁对病人的观察和关心,以及自己对这种关心的理解。这些句子都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描述老翁和病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其中,“平生善病怕伏枕”是说病人一生都有多病,最怕躺在床上;“因此形瘦肌骨臞”则是说由于长期生病导致身体变得瘦弱;“蒙谷知道悉此状,养神切嘱遥相呼”则是说老翁知道这些情况并对此深感忧虑,同时也叮嘱病人要好好保养身体。这些句子都通过描述老翁和病人之间的关心和担忧,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彼此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最后两句“感翁厚 仗翁扶”,是诗人对老翁的感谢和依赖,也是对他们深厚友谊的赞美和肯定。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老翁的深深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普通朋友之间的范畴,成为了生死与共的亲密伙伴。
这首诗通过对老翁和病人之间关系的描述,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关心的情感纽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老翁的感激之情和对这份关系的珍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