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海春三月,倾覆梧桐枝。
疾飙惊凤凰,误遭罗网羁。
昔鸣高冈上,今为群鸟欺。
延颈不食粟,心记朝阳时。
生理既断绝,远与丹山辞。
早脱尘埃去,免为夔龙嗤。
【注释】
- 书寄:书信。2. 炎海:指炎热的大海,这里比喻仕途险恶的环境。3. 梧桐枝:落叶乔木,叶子大,秋季变红。4. 疾飙:猛烈的风。5.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长,这里借指贤才。6. 罗网羁:用罗网束缚。7. 高冈上:高山之巅,比喻清高的职位或环境。8. 丹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仙人居住之处。9.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比喻贤才。10. 尘埃:比喻官场的污浊。11. 丹山辞:辞去官场。12. 早脱:早早地脱离。13. 免为:避免成为。14. 嗤:讥笑。
【赏析】
这首五言诗以“书寄”二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受到排挤、被诬陷的悲愤心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首联“炎海春三月,倾覆梧桐枝。”诗人以炎海为喻,暗示自己所处的险恶环境如同炎热的大海一样令人窒息。梧桐枝则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但诗人此时却不得不低头屈服,如同梧桐枝被风吹倒一般。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和悲凉。
颔联“疾飙惊凤凰,误遭罗网羁。”诗人用疾风来比喻政治风波,凤凰则象征着高洁的人格。然而,诗人却因一时失足而陷入了罗网之中,无法挣脱。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官场上遭遇的种种磨难和挫折。
颈联“昔鸣高冈上,今为群鸟欺。”诗人回顾过去在高岗上发出的声音,如今却被群鸟欺骗。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感慨,也暗示了自己曾经受到过他人的嫉妒和陷害。
尾联“延颈不食粟,心记朝阳时。”诗人面对困境仍然坚守信念,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宁愿饿死也不吃那些污浊的食物,心中还记着当初的理想和信念。这体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诗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