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船溪水曲,引缆问田夫。
返照上檐瓦,秋声入蟪蛄。
潮来袁术墓,月动汜光湖。
谁为捕鱼往,因人呼钓徒。

诗句释义与赏析

探索古诗之美,领略文字魅力

  1. 诗句原文及注释
  • 放船溪水曲
  • 解释:将船放入溪水弯曲处。
  • 注释:描述诗人在溪水中航行的情景。
  • 引缆问田夫
  • 解释:拉起绳索询问当地的农民。
  • 注释:显示了诗人对当地生活方式的好奇和尊重。
  • 返照上檐瓦
  • 解释: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屋檐瓦上。
  • 注释: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美景。
  • 秋声入蟪蛄
  • 解释:秋天的声音传入了知了中。
  • 注释:体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变化。
  1. 翻译与译文对比
  • 翻译版本:放船溪水弯弯曲曲的地方,拉起绳索询问当地的农夫。夕阳的余辉映照在屋顶瓦片上,秋天的声音传入知了里。潮水涌来袁术的墓地,月亮在汜光湖上移动。谁是为了捕鱼而来到这里的人,因为人声呼唤而聚集在一起的钓客。
  • 译文版本:将船放入溪水弯弯曲曲的地方,拉起绳索询问当地的农夫。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屋檐瓦上,秋天的声音传入知了里。潮水涌来袁术的墓地,月亮在汜光湖上移动。谁是为了捕鱼而来到这里的人,因为人声呼唤而聚集在一起的钓客。
  1. 诗句赏析
  • 《泾溪》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宁静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此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在面对困境时要冷静思考、寻找出路的启示。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相关诗词鉴赏
  • 《泾溪》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叙写急流险滩之处鲜有船只倾覆沉没,而水流缓慢之处却常有船只倾覆沉没的反常现象。全诗通过比喻手法来总结教训,景物中寓哲理,理析透彻,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给人以居安要思危、处盈要虑亏的告诫。
  • 杜荀鹤 (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
  1. 诗歌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可能在泾溪地区生活过一段时间,亲眼目睹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他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代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吟咏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 泾溪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足迹和回忆。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诗歌艺术特色与风格
  • 《泾溪暮泛至湖口》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水风光的美丽画卷,也有人情世故的微妙变化。这些意象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1.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泾溪暮泛至湖口》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生命辩证,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深入解读《泾溪暮泛至湖口》,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更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它教会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勇敢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变迁,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