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情定罪有重轻,因法施仁无偏倚。
漠阳江上有清风,劫运销沉气象融。
幸有和衷能济事,但求无过敢言功。

这首诗是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至三十一年甲辰(1904)年间,诗人在与柯参戎月波会剿石梯、珠环土匪纪事六十韵时所写。诗中描绘了清军在漠阳江上追击土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诗人指出“原情定罪有重轻”,意思是在处理案件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罪行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这是法律公正原则的基本要求。接着,“因法施仁无偏倚”表达了诗人对于法治与仁政相结合的看法,认为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因法施仁”是指以法律为依据,同时注重人道主义精神,不违背道德规范。

“漠阳江上有清风”形象地描绘了清军追击土匪的壮阔场面。诗人通过“有清风”这一细节来表现战场的英勇气概和正义力量的浩大。这里的“漠阳江上”指的是长江北岸的汉阳地区,诗人以此作为背景来展现清军的气势和决心。

“劫运销沉气象融”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军战胜土匪的信心和期待。这里的“劫运”可以理解为乱世中的混乱和动荡,而“销沉”则是希望将这种混乱状态消除或化解。诗人相信清军能够平定土匪,恢复社会的安宁。最后,“幸有和衷能济事,但求无过敢言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欣慰以及对个人行为的自省。这里的“和衷”意味着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济事”即解决问题;“无过”表示不犯错;“敢言功”则是敢于承认功绩。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于正义事业的信念和对于个人行为的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对清军追击土匪的情景的描绘和对正义事业的肯定,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原情定罪”、“因法施仁”、“漠阳江上”、“劫运销沉”、“幸有和衷”、“无过敢言”等都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