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愁是病是寒欺,斜倚熏笼力不支。
我若梦中传彩笔,好图一幅病西施。
南台记所见(甲申(光绪十年、1884)以前)
是愁是病是寒欺,斜倚熏笼力不支。
我若梦中传彩笔,好图一幅病西施。
【注释】
愁:忧愁。病:有病,这里指生病。熏:熏笼。支:支持。我:作者自称。梦:梦中传彩笔,指诗人在梦中作画。西施:古代美女,春秋时越国美女,以美色著称。
【赏析】
《南台记》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光绪十年(1884年)。当时诗人正在杭州任知府。他写的这首诗就是对杭州的描写。
首句“是愁是病是寒欺”,起笔直抒胸臆,说“我是忧愁、病痛和严寒所欺”。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写自己的处境,然而,仔细品味一下,却别有一番意思:诗人因忧病缠身,不能像平常一样欣赏西湖美景,因此才“斜倚熏笼”,也就是斜着身子靠着熏笼,借以驱除寒冷。这样写,既表明了诗人的处境,又暗示了自己的心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第二句“我若梦中传彩笔”,承接上句,说自己要是能像画家那样用彩笔描绘出西湖山水之美就好了。这句也暗含着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梦中”一词用得极为巧妙,它不仅表明诗人是在梦中作此想象,而且说明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心系国家大事,时刻不忘报效祖国。
最后一句“好图一幅病西施”,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画龙点睛”的手法,将前面两句的意思一下子集中到了这一句。意思是说:我要用彩笔绘下西湖美丽的景色,让后人看到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像看到了病中的西施一样。
“西施”这一典故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原意是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后来,人们用“西子”来泛指美女。诗人在这里使用这一典故,既是要表现西湖的美丽,又是要表达自己希望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