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坡《山经》,峨眉冠五岳。
杰然镇坤维,苍翠万仞削。
初疑宇内无此奇,今日所见更过之。
乃知天地灵怪不可测,生平游览快意无如斯。
既蹑飞龙岭,还登歌凤台。
狂客已长逝,真人不复来。
丹炉火冷鹤驾远,谭经石榻生莓苔。
一步一惊诧,十步一徘徊。
上有排空叠嶂翠欲滴,下有飞泉百尺声如雷。
巉岩鸟道崎岖入,天门一隙云光白。
八十四盘最上头,婆娑万树清阴碧。
探帝座,凌丹丘,白云飞扬,长风飕飗。
积雪如严冬,凛冽披重裘。
俯视岷江万里蜿蜒仅一线,蜀山千点参差罗列儿孙俦。
花为优昙色,鸟作迦陵声。
天香夜不散,法鼓昼长鸣。
金轮忍土震旦推第一,赤髭白足灵机妙道真难名。
须臾报道佛光现,苍茫云海蒸奇变。
烂似庆云晕若虹,林岩五色增葱茜。
金桥突兀驾虚空,仿佛珠眉绀发容。
【赏析】
峨眉山是四川省的一座著名山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风景秀丽,古刹林立,文物众多。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此诗为明代诗人王稚登游峨眉时所作。
“伊昔坡《山经》,峨眉冠五岳。”开篇点明峨眉山在《山海经》中的地位,峨眉山被誉为五岳之首,其山势雄伟壮丽,景色宜人。
“杰然镇坤维,苍翠万仞削。”峨眉山地势雄伟,巍峨挺拔,山体苍翠欲滴,仿佛一柄巨大的利剑直刺云天,给人一种震撼感。
“初疑宇内无此奇,今日所见更过之。”作者一开始怀疑世上是否真有这样的奇景,但当他亲眼见到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后,不禁感叹不已,认为这比想象中的还要神奇。
“乃知天地灵怪不可测,生平游览快意无如斯。”作者意识到天地间的灵怪是无法预测的,而这次峨眉山之行让他感到非常畅快和满足。
“既蹑飞龙岭,还登歌凤台。”“飞龙”和“歌凤”都是峨眉山的著名景点,分别位于不同的山脊上。作者登上了这些山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狂客已长逝,真人不复来。”“狂客”指的是那些放荡不羁、喜欢冒险的人,而“真人”则是指那些真正懂得欣赏大自然的人。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向往。
“丹炉火冷鹤驾远,谭经石榻生莓苔”。“丹炉”和“鹤驾”都是道教中的象征物,这里表示道士们已经离开很久了。“谭经石榻生莓苔”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石榻上的青苔生长着,周围环境显得幽静而古老。
“一步一惊诧,十步一徘徊。”作者走在这条山路上,不断地被周围的美景所吸引,他的心情也随之起伏波动。
“上有排空叠嶂翠欲滴,下有飞泉百尺声如雷。”“排空叠嶂”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翠欲滴”则形容山峦的颜色鲜艳如翡翠一般。
“巉岩鸟道崎岖入,天门一隙云光白。”这里的“巉岩”形容山峰险峻陡峭,而“鸟道”则是指山路曲折蜿蜒。天门是一座著名的寺庙,位于山顶之上,这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天空通道,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
“八十四盘最上头,婆娑万树清阴碧。”这里的“八十四盘”指的是通往山顶的盘山道路共有八十四段台阶,“婆娑万树”则是指树木郁郁葱葱,摇曳生姿。
“探帝座,凌丹丘,白云飞扬,长风飕飗。”作者站在山顶上,眺望着远方的云海,感受着大自然的宏伟与壮丽。这里的“帝座”和“丹丘”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白云飞扬”、“长风飕飗”则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意境。
“积雪如严冬,凛冽披重裘。”这里的积雪覆盖着整个山坡,如同冬天的景象一样寒冷而严峻。作者穿着厚重的衣物抵御寒冷。
“俯视岷江万里蜿蜒仅一线,蜀山千点参差罗列儿孙俦。”作者俯瞰着岷江蜿蜒流淌的景象,只见它宛如一条细线穿过山谷;而在远处,蜀山上的千座山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是儿孙辈的聚集地。这里的“儿孙俦”指的就是蜀山和岷江这两大名山。
“花为优昙色,鸟作迦陵声。”“优昙”是一种稀有的花朵,而“迦陵”则是佛教中的一种声音。这里的描写寓意深远,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宗教的内涵。
“天香夜不散,法鼓昼长鸣。”“天香”可能是指某种香料的味道或香气,而“法鼓”则指佛教中的法器之一。这里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金轮忍土震旦推第一,赤髭白足灵机妙道真难名。”“金轮忍土”可能是对峨眉山某个特定区域的称呼或象征;而“震旦”则是古代对中国的称谓,意为东方大国。这里的“第一”表明峨眉山在众多名山中的地位卓越。至于“赤髭白足灵机妙道真难名”,则形容了峨眉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美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须臾报道佛光现,苍茫云海蒸奇变。”“须臾”一词表示时间短暂;而“报道”则是佛教用语中的一种说法,意为宣示、宣布。这里表示突然之间佛光出现了,整个云海都沸腾起来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里的“苍茫云海蒸奇变”形象地描绘了佛光出现时壮观的景象。
“烂似庆云晕若虹,林岩五色增葱茜。”这里的“庆云”是一种吉祥的征兆;而“虹”则是指彩虹。这里的描述寓意美好和吉祥。
“金桥突兀驾虚空,仿佛珠眉绀发容。”这里的“金桥”指的是传说中的金桥山,而“突兀”则形容它突然出现在天空中;“珠眉绀发”则是对峨眉山的另一种赞美。这里的描述让人联想到一个美丽动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