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馆托师恩,拜北平于马前,何堪哭其父子兄弟;
海隅张国体,召长沙而鵩入,能无惜此博达忠勤。

【注释】

曾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清末外交家。

北平:清朝首都,今北京。

马前:指马队前导,比喻为国效力之急迫。

海隅:海边。张国体:显示国威。

长沙:湖南省省会,今长沙。鵩(fù):即凤凰鸟,古代以鸟的羽毛作信符,此处喻指使者。

博达忠勤:学识渊博、忠诚勤恳。

【赏析】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曾出使过英国、法国等国家,对西方文化及政治制度颇有研究。诗中“门馆托师恩”意谓曾纪泽在京城求学时,受到名师指点;“拜北平于马前”意谓他在京城任使馆参赞期间,奉命出使外国,其职责紧迫如战马在前。“何堪哭其父子兄弟”表达了曾纪泽对父亲和兄弟的深深怀念之情。

“海隅张国体”中的“海隅”指海边,暗含对国家领土的关切和忧虑,“张国体”则指展示国家实力,让海外来客见识我国威严。“召长沙而鵩入”中的“长沙”指当时湖南巡抚衙门所在地,“鵩”指使者,这里指曾纪泽受命去湖南处理事务,他的到来象征着国家的权威。“能无惜此博达忠勤”中的“博达忠勤”,意为学识广博、忠诚勤勉,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曾纪泽在京城求学、出使国外的情景,以及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的关心与忧虑,展现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同时,诗中的“门馆”、“北平”、“海隅”等关键词,也体现了诗人对地理环境的敏感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