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为一身尊,精萃尤在发。
少壮所以黟,衰老成鬓雪。
曷为方刚年,不尽种种脱。
客从远方来,赠我长生诀。
岂知多病躯,不得补心血。
养我十年气,精神期蓬勃。
虽落可不落,何庸计毫末。
蔚哉松柏姿,森森励晚节。
【注释】
首:指头,这里比喻人的精神。
黟(yī)黑:指头发因年老而变黑,即灰白。
曷为方刚年:为什么正当壮年。
不尽种种脱:形容头发脱落得很多。
客从远方来,赠我长生诀:客人从远方来访,给我传授长寿的秘诀。
岂知多病躯,不得补心血:哪里知道,我这个多病的身体,不能补养心血。
十年气:指十年来精神饱满。
虽落可不落:即便脱落了,也依然生机勃勃。
何庸计毫末:何必去计较那些细微的部分。
蔚哉松柏姿,森森励晚节:真是像松柏那样挺拔的姿态,激励着晚年的节操。
【赏析】
这是一首自叹衰老的诗。诗人在清同治元年(1862)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以“落发”为题,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不平。
开头两句,诗人说:“我的头上有一颗心,这颗心却集中在头发上。”诗人以头发喻人的精粹之所在,表明自己重视头发。接着又写道:“年轻时头发黑亮,老了头发变白,就像鬓边长出了雪一样。”这两句是说,年轻时头发乌黑发亮、浓密有生气,可是到了老年,头发变得稀疏、苍白,就像满头白霜一样。这是很自然的事,也是人生的一大特点,所以这两句话写得很平淡,不费什么力气,但却十分形象生动。
三、四两句是说:“为什么正当壮年,头发却不那么稠密呢?到了老年头发却脱落很多?”这似乎是在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其实不然。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处于旺盛的青春时期,也不可能总是处于衰退的暮年时期。中间的过程,必然要经过青壮年期与老年期这样两个阶段,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所以,诗人在这里并没有责怪命运,而是客观地说明人的头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五、六两句是说:“客人从远方来访,给我传授长寿的秘诀,但我这个多病的人,却做不到补养心血。”这里的“客从远方来”,既指客人,也指诗人的友人或者知己。他们给诗人传授长寿秘诀,是出于对诗人的同情和关怀,但诗人却说自己多病,做不到补养心血,这就更加突出了他衰老的现实和内心的痛苦。
七、八两句是说:“养我十年精神饱满,希望我能像松柏那样挺拔,激励着晚节。”这里所说的精神饱满是指作者的精神振奋、奋发向上。松柏之岁寒而益坚,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保持这种顽强的意志,勉励自己在晚年仍能有所作为,保持一种崇高的节操。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头发脱落,但精神状态并不衰败,仍然是充满生气的。
九、十两句是说:“即使头发脱落了,也不应感到悲伤;何必在意那微不足道的细节呢?”头发脱落,是衰老的自然现象,是生命过程的一个环节。但是,如果因此而感到悲伤,那就不对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头发有多少,而在于他的精神是否充实、生活态度是否积极。所以,诗人认为不必在意头发的微小变化,而应该把精力投入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志于事业的人。
这首诗以“落发”为题,实际上是借头发的落发,抒发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于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