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已高飞,天空去冥冥。
非不历寥廓,无乃劳影形。
晓起坐船头,犹畏秋露零。
徒倚倦足力,视彼浮藻萍。
【注释】
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冥冥:高远,深邃。非不历寥廓:并不是不想去追求高远的境界。无乃:岂不是?劳影形:使形体劳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淮阴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鸿鹄高飞的雄姿和它飞往高天远地的情景;后两句以鸿鹄自比,抒发了作者立志高远,却苦于仕途坎坷的情怀。此诗写得含蓄深沉,言近旨远。
鸿鹄已高飞,天空去冥冥。
非不历寥廓,无乃劳影形。
晓起坐船头,犹畏秋露零。
徒倚倦足力,视彼浮藻萍。
【注释】
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冥冥:高远,深邃。非不历寥廓:并不是不想去追求高远的境界。无乃:岂不是?劳影形:使形体劳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淮阴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鸿鹄高飞的雄姿和它飞往高天远地的情景;后两句以鸿鹄自比,抒发了作者立志高远,却苦于仕途坎坷的情怀。此诗写得含蓄深沉,言近旨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海上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行高宝湖 - 注释:高宝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为下文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风行”二字也预示了接下来诗歌的主题将围绕风展开。 2. 白日浑风雨,扁舟发海门 - 注释:白日,指太阳。浑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水。扁舟,小船。发海门,出发。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全诗意境清幽闲雅。 “夜半泊邵伯驿访龚甫”意思是夜晚在邵伯驿站拜访龚甫,“落月天河朗”:银河高悬,月亮皎洁明净(落月:指残月,即新月)。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危樯独夜开”,在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那高高的桅杆独自迎风矗立着,显得格外醒目。此句中,诗人以景写情(孤寂的夜),表现了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故人忘寂寞,游子几徘徊”,老朋友忘了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欢聚一堂
【注释】 青青:青翠。渺渺:遥远的样子。余深怀:指对往事的思念。浓淡三春画:指春天景色的浓淡变化。凄迷:悲伤迷茫。美人怜短梦:指女子因梦见情郎而伤心。游子怅天涯:指诗人因思念家乡、朋友而感到惆怅。盘桓:徘徊、逗留的意思。 【赏析】 《春郊闻笛》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以杨柳为线索,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卷
诗词名句“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出自许传霈的《去淮阴留别诸友(其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四年所作,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 - 未满相知愿:表达了一种对深厚友谊尚未完全建立的遗憾和渴望。 - 天涯共客时:形容自己身在异地,如同漂泊的客人,与朋友们相隔遥远。 2. 译文: - 未曾完全理解彼此的愿望
【注释】 ①甲子:清代用干支纪年,甲子是天干第三位,属木;地支第二位,属丑。 ②孤馆:孤单的馆舍。 ③栖:栖息。 ④游子:旅居他乡的人。 ⑤佣书:为他人抄写书籍或文书。 ⑥郑重:庄重、严肃。 ⑦放棹:扬帆。 ⑧饥渴斯民赖:老百姓靠我生存。 ⑨穷通:指仕途的升沉和贫富的变化。常道:平常的道理。 ⑩南北路:指从北方到南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作者21岁
【注释】喜,喜欢。子,对年轻人的尊称。方,刚才。过访,探望。同游小有天园在泰城西。甲子,清同治三年(1864年),作者二十一岁,此时作者正在扬州。偶,忽然。约,约会。闲从,悠闲地。绿荫,浓密的树阴。着处,归宿。俗吏,庸俗的官吏。低回,徘徊不进。白鹤山林去,红莲水榭开,用典。白鹤山、红莲池是扬州名胜。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时作者正在扬州)所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小有天园的情景。
千里有孤子,三年无老亲。 译文:在这千里之外,有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 注释:千里有孤子 -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异地,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指自己) 三年无老亲 - 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我还没有能够见到我的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问心时号泣,触目事悲辛。 译文: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是泪流满面。 注释:问心时号泣 - 意思是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哭泣。
【注释】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 暮泊(pō):傍晚停船。 苍茫(cānɡmánɡ):迷茫,迷蒙。 增暮色:增加天色的昏暗。 处(chù)何(hé):哪里。 芳草(fānɡcǎo)人烟冷:指田野上芳草萋萋,而人烟稀少。 结邻双小艇(xiǎodànɡxiǎoxiǎoniàn),偶语半吴侬(niùbànwūnónɡ):在两艘小船的甲板上结邻,偶然交谈着吴地方言。
【注释】 冠盖:指官宦。河梁:送别的桥梁。此乡:此处家乡或此地。蕴结:内心积聚。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百里:一百里。联床:同枕共眠。扁舟:小舟。玉杯: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乙丑(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四日他侍母登舟,至宝应县,谢淮阴诸友送至宝应(宝应县在今江苏)。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的,是酬答之作,也是抒发自己离别之情的诗作。 首联“冠盖动淮阴,河梁携手吟”。冠盖:车驾和冠服
得家书将去泰州(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 鱼书迟驿使,乌鸟落江天。 明日扁舟客,长淮一路蝉。 忘忧树北堂,也说是归年。 注释: - 得家书将去泰州:收到家中的信,准备前往泰州。 -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扬州的月亮偏斜照耀,自古以来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 鱼书迟驿使:书信被延误了寄送的速度,如同鱼在水里游动一样。 - 乌鸟落江天:乌鸟落在江面
【注释】 首:指头,这里比喻人的精神。 黟(yī)黑:指头发因年老而变黑,即灰白。 曷为方刚年:为什么正当壮年。 不尽种种脱:形容头发脱落得很多。 客从远方来,赠我长生诀:客人从远方来访,给我传授长寿的秘诀。 岂知多病躯,不得补心血:哪里知道,我这个多病的身体,不能补养心血。 十年气:指十年来精神饱满。 虽落可不落:即便脱落了,也依然生机勃勃。 何庸计毫末:何必去计较那些细微的部分。 蔚哉松柏姿
东林有孤雏,落日啼清啭。 道旁少行人,归鸟齐飞倦。 我来淮水清,相依灵光殿。 秋露深蒹葭,无以飘零念。 田园辟荒芜,野草愁行蔓。 碧溪疏春流,和风动纨扇。 群卉已歇芳,柚橘实庭院。 老枝非不辉,弱小偏眷恋。 朝朝饫德音,饥渴平生愿。 内直与外方,相持一片砚。 少有金石癖,遗编思网罗。 何期走豺狼,乡里挥兵戈。 父书不能读,相去天一涯。 荡然焚笔砚,岁月其蹉跎。 中流有砥柱,特立何巍峨。
这首诗是一首告别诗,表达了作者在二十岁时对学业的担忧和对父爱的感激。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忆昔趋庭日,读书恐或失。 释义:回忆起过去在父亲面前学习的日子,害怕自己会失去学问。 译文:回忆过去在父亲面前学习的日子,我担心自己会失去学问。 2. 闭门斗室居,岁时步不出。 释义:闭门在家,很少出门走动。 译文:关上门在家里居住,一年到头很少出门。 3.
【注释】 秋:指深秋。江溜:即江水,流得快而急。弱纤:女子纤弱的手指。孤艇:小船,这里指渡船。村舍无酒沽:村庄里没有卖酒的地方。汲泉煮清茗:取井水煮茶。汲:打水;茗:茶。终夜风雨声:整夜的风雨之声。凄凄:形容声音哀婉凄凉。闻梦醒:被风雨声惊醒。 【赏析】 《病抵淮阴》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作者十九岁时,时为清同治元年(1862)。此诗以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遭遇风雨之夜的情景。
【注释】: 壬戌:清同治元年(1862年) 蒹葭:芦苇,泛指草木 飞白鹭:白鹭在空中飞翔。 汤汤:流水声。 蓼岸:长满蓼草的岸边。 诛茅:在茅草上筑屋。 诛(zū) :同“筑”。 成小市:形成集市。 田车:农用车。 帆席:船帆和船篷。 长歌彼乐郊:唱起歌来自我陶醉。 彼(pí):代词。那。 乐郊:快乐的地方。 【译文】: 芦苇丛里飞起一群白鹭,淮水滔滔流过一片田野。 长满蓼草的河岸旁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部分的具体语境来分析本题。本题要求赏析“淮南多小菽,味美如香粳”“舟子深知我,瓶瓮炊粥成”两句。首先抓住关键句“淮南多小菽,味美如香粳”,这是全诗的首句,也是全诗的纲领句。诗人在描写了淮河一带物产丰富后,引出了自己喜爱家乡小豆的原因。从这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家乡特产很多,其中就包括淮南的小豆。小豆,即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