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无澹台至室;尚武有子路升堂。

注释:

  • 慈利县学署门联:指位于慈利县的县学署大门上的对联。
  • 非公无澹台至室:澹台,即澹台灭明,战国时楚国人,以博学多才著称,曾三次出使齐国都受到齐王的礼遇。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
  • 尚武有子路升堂:子路,即仲由,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以勇敢正直著称。这里指有勇力和正直的品质。

译文:

  • 在慈利县学署大门外挂出的这对门联是“非公无澹台至室;尚武有子路升堂”。意思是说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进入澹台灭明那样的学者之居,而具有勇敢正直品质的人才能进入像子路那样的学者之堂。这里的“澹台”、“子路”都是古代著名的学者,他们代表了学者的两种不同品质,一种以学识渊博为标志,一种以勇猛果敢为标志。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学者品德的赞美。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比澹台灭明和子路这两种不同的学术品格,强调了学者应有的高尚品德。澹台灭明代表了学识渊博,子路则代表了勇猛果敢,两者都是学者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诗中还运用了典故,将澹台灭明比作“非公无”,将子路比作“尚武有”,形象地表达了对学者的赞美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学者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学者品德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