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望家书,迫如农望岁。
归心逐奔马,猛疾不可制。
嗟予骨肉间,五载九分袂。
复为万里行,飘忽无根蒂。
转眼便终年,偶然邀一第。
款段忆乡园,疲驴苦燕蓟。
况当岁云暮,雨雪增凄厉。
惟仗双鲤鱼,作我驱愁计。
经时尺素断,乱愁愈难薙。
夜深闻剥啄,蓬门悔早闭。
疑有消息来,郁极喜翻嚏。
开帘风浩然,但见晨星嘒。
团栾富儿福,别离穷者例。
感愤多哽咽,怪幻惊梦呓。
书史有伪作,此札圣莫替。
【注释】
- 戊申:指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
- 远客:远离家乡的游子。
- 迫:急,急促。
- 农望岁:即“农事望岁”,意谓农人盼望收成。
- 归心逐奔马:语出《后汉书·窦融传》。意为急切地希望回家,如同骏马疾跑一般。
- 嗟予骨肉间:叹息我与兄弟骨肉之情相隔遥远。
- 五载九分袂:意思是五年中,我与你分离了九次。
- 万里行:指远行万里。
- 飘忽无根蒂:漂泊不定,没有依靠。
- 款段忆乡园:骑着驴,思念故乡。
- 燕蓟:地名,在今北京附近。
- 雨雪增凄厉:天气寒冷,降下大雪。
- 双鲤鱼:书信常用双鲤表示,这里借指书信。
- 驱愁计:解除愁闷的方法。
- 团栾富儿福:团圆富裕的子弟。
- 感愤多哽咽:因感慨而哭泣。
- 怪幻惊梦呓:惊异于奇异的变化而入迷似地进入梦境。
- 圣莫替:圣人也无法代替。
【赏析】
这首七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大约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当时杜甫因避乱成都,家贫如洗,生活艰难,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为一组,每组的第一句为起兴,其余三句为正文,末句为总结。
首联:“远客望家书,迫如农望岁。”
首联以“望”字开头,描绘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和迫切之感。作者身处远方,时刻都在想念着家乡的家人;同时,他又像农民一样盼望着收获的季节到来。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期待之情。
颔联:“归心逐奔马,猛疾不可制。”
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他急切地想要回到家乡,就像骏马一样奔跑不息。这里的“归心”指的是作者对家的渴望和向往之情;而“奔马”则是比喻他内心的急切心情。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内心对家的深深眷恋和期盼之情。
颈联:“嗟予骨肉间,五载九分袂。”
颈联则揭示了作者与家人之间距离的漫长和痛苦。他与家人已经分开了五年时间,而这仅仅是九次分别中的一次而已。这里,“嗟予骨肉间”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怀念;而“五载九分袂”则具体描述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之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他们之间距离之长的痛苦和无奈。
尾联:“开帘风浩然,但见晨星嘒。”
尾联以“开帘风浩然”开头,描绘了作者打开窗户时看到外面的景象。风吹拂过窗帘,带来了清凉的感觉;而窗外则只有一颗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这句诗通过描绘外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寂寞之感。而“但见晨星嘒”则具体描述了窗外景象的特点:只有星星在闪烁,而没有其他的声音或景色。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外部景象,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既源于对家人的关爱和牵挂,也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既有对家人的深深怀念,也有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它不仅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