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入丹地,老树春阴繁。
和风动帘幕,爽气来庭轩。
御河东南流,天街静尘喧。
长廊集簪裾,散步迎朝暾。
清晏多休暇,四壁罗琴樽。
琳琅探艺苑,六籍欣尚存。
石碣何离奇,古字侵苔痕。
纵目涉沧海,振衣当昆崙。
浩浩发胸次,藉以度朝昏。
渊默领微义,得意时忘言。
常与古人处,因知吾道尊。
诸家间旁搜,百川同一源。
含英而咀华,如袭兰与荪。
诵读惬素怀,皆藉涵濡恩。
联袂登玉堂,方驾趋金门。
匪赖贞洁操,纷华安足论。
遭逢当圣代,咫尺邻九阍。
愿言赞王化,元气日以敦。
澹泊复宁静,撑拄流俗奔。
昔人崇令德,矢志期勿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它描述了作者在馆中读书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第一句:“清晓入丹地,老树春阴繁。”
注释:清晨的时候,我走进书房,看到了满眼的老树和新绿的春意。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清晨进入书房的景象,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
第二句:“和风动帘幕,爽气来庭轩。”
注释:微风吹动着窗帘和门帘,清新的气息从庭院中传来。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风和气的流动,展现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到第七句:“御河东南流,天街静尘喧。长廊集簪裾,散步迎朝暾。”
注释:御河水向东流去,街道上安静无人,只有晨光洒在身上的感觉。
赏析:这三句诗描绘了作者在街道上行走的情景,通过对街道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的珍惜。
第八到第十句:“清晏多休暇,四壁罗琴樽。”
注释:清闲的日子有很多闲暇时间,四周摆放着琴酒。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享受生活的态度,通过对琴酒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品味和追求。
第十一到第十二句:“琳琅探艺苑,六籍欣尚存。”
注释:琳琅满目的书籍中寻找艺术之美,六经之书仍然保存着其精华所在。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阅读中探索知识之美的过程,通过对书籍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问的追求。
第十三到第十四句:“石碣何离奇,古字侵苔痕。”
注释:奇形怪状的石碑上刻有古老的文字,岁月的痕迹渗透在苔藓之中。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石碑和古文字,展现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
第十五到第十七句:“纵目涉沧海,振衣当昆崙。”
注释:放眼望去可以到达沧海之边;振衣而起,犹如登临昆仑山之巅。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大海和昆仑山,展现了作者胸怀宽广和志向高远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十八到第二十一句:“浩浩发胸次,藉以度朝昏。”
注释:胸中的浩荡之情随着呼吸发出,借助这种力量度过白天黑夜。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胸怀壮志,通过抒发情感来度过时间的决心和信念,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十二到第二十三句:“渊默领微义,得意时忘言。”
注释:在深深的沉思中领悟到了深奥的道理,但当自己真正理解时却忘记了用言语表达。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深刻道理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思考中忘却言语的境界,展现了作者对知识和思想的深度挖掘和追求。
第二十四到第二十六句:“常与古人处,因知吾道尊。”
注释:常常与古代的人交往,因此知道自己的学问受到尊重。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与古人交流的经历,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学问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学术成就的自豪。
第二十七到第三十一、三十二句:“诸家间旁搜,百川同一源。”
注释:各家之间互相参考借鉴,百川最终汇聚于一个源头。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他认为不同的学者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推动学术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
第三十三到三十八句:“含英而咀华,如袭兰与荪。”
注释:吸取精华,品味其中的美,就像采摘兰花和荪草一样。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品味和鉴赏能力,他认为学习应该像采摘兰花和荪草一样精心挑选,用心体会其中的美好,展现了作者对文学修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热爱。
第三十九到第四十句:“诵读惬素怀,皆藉涵濡恩。”
注释:诵读时心情愉悦,所有的修养都源于深厚的涵养。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识修养的看法,他认为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和提升个人的修养,这种修养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思考。
第四十一到第四十二句:“联袂登玉堂,方驾趋金门。”
注释:一起登上了华丽的玉堂,并肩同行的走向金门。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步入朝廷,体现了作者对于实现理想抱负的决心和信心。
第四十三到四十四句:“匪赖贞洁操,纷华安足论。”
注释:不依赖于纯洁高尚的品质和操守,那些繁华富贵又有何足论?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品质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以品德为重,而不是仅仅依赖外表或财富,这种看法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和对于个人价值的肯定。
第四十五到第四十八句:“遭逢当圣代,咫尺邻九阍。”
注释:恰好遇到了圣明的时代,离九重宫阙只有咫尺之遥。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背景的认识和对于自己位置的把握,认为他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而他有机会接近国家的权力中心,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机遇的敏锐洞察和对于个人命运的关注。
第四十九到第五十三句:“愿言赞王化,元气日以敦。”
注释:愿意歌颂王化的崇高,希望元气一天比一天深厚。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进步的期望和对于国家未来的祝愿,认为社会应当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国家的未来将会越来越光明。
第五十四到第六十一句:“澹泊复宁静,撑拄流俗奔。”
注释:淡泊名利,保持宁静,能够支撑流俗向前奔跑。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的要求,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被世俗的诱惑所动摇,而是应该保持一颗清净平和的心态,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第六十二到六十三句:“昔人崇令德,矢志期勿谖。”
注释:古人崇尚德行,立志要坚守不渝。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德的推崇和个人修行的决心,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以德行为准则,坚持不懈地追求高尚的品质。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在馆中读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爱、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修养的重视,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