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蕉盈数亩,碧色亦何深。
书屋三两间,结构当空林。
云影无朝暮,澹荡成秋阴。
微雨易为响,时向书床侵。
尘氛不可到,凉风披素襟。
空翠满四壁,茶烟乍浮沉。
此境邈难即,画里犹堪寻。
吾师退食时,高斋横古今。
数幅蕉林图,常伴朱弦琴。
布置随笔墨,取意皆萧森。
短歌或长句,磊落存古今。
披图顿寥廓,俨若空山岑。
焉知拥书者,独抱苍生心。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郑光祖。《蕉林书屋图》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七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种蕉盈数亩,碧色亦何深。

种下了许多香蕉树,颜色碧绿深远。

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种下的蕉园郁郁葱葱,色彩鲜明。

书屋三两间,结构当空林。

在这片绿色之中,有一座小小的书屋,它就像一片树林中的空地,安静而又神秘。

这是第二句,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蕉园的繁茂与书屋的宁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云影无朝暮,澹荡成秋阴。

天空中云朵的影子没有早晚之分,它们静静地漂浮着,仿佛成为了一片秋天的阴凉。

第三句,通过对云影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蕉园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微雨易为响,时向书床侵。

细雨轻轻落下,很容易发出声响,有时甚至会溅到书床上。

第四句,描绘了蕉园中雨天的景致,雨滴打在树叶、花瓣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落在书床上,让人感到宁静而舒适。

尘氛不可到,凉风披素襟。

虽然外面有尘埃的气息,但蕉园里却是清凉宜人的,凉风轻拂过我那素白的衣襟。

第五句,表达了作者对蕉园的喜爱之情,尽管外面有尘埃,但蕉园里的环境却让人感到清新舒适。

空翠满四壁,茶烟乍浮沉。

四周墙壁上都覆盖着绿色的植被,烟雾袅袅升起,时而飘动时而消散。

第六句,描绘了蕉园中的自然景色,绿意盎然,烟雾缭绕,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此境邈难即,画里犹堪寻。

这样的景色真是难以到达,但它就像一幅画一样,依然能够让人寻找到它的美。

第七句,表达了作者对蕉园之美的向往之情,尽管它难以到达,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想象来欣赏它的美好。

吾师退食时,高斋横古今。

我的老师退朝后闲暇之时,高高的书房横跨古今。

第八句,通过描绘老师的书房,进一步衬托了蕉园的美丽与宁静。

数幅蕉林图,常伴朱弦琴。

墙上挂着许多描绘蕉林的画作,常常陪伴着我弹奏朱弦琴。

第九句,表达了作者与蕉园之间的深厚情感,他常常在这里弹琴作画,陶醉其中。

布置随笔墨,取意皆萧森。

布置都随着笔墨而行,所有的意境都是萧瑟凄凉的。

第十句,描述了蕉园中布局的自然之美,一切都顺应着笔墨的安排,展现出一种萧瑟、凄凉的美。

短歌或长句,磊落存古今。

或许我会吟唱短歌或长句,但我的作品却永远保持着磊落的风格。

第十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蕉园美景的赞美之情,他的作品充满了磊落之气。

披图顿寥廓,俨若空山岑。

看着这些图画,我顿时感到豁然开朗,仿佛置身于空山之间。

第十二句,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蕉园美景的壮丽与宁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焉知拥书者,独抱苍生心。

又怎能知道那些抱着书本的人呢?他们心中怀揣着对苍生的深深关爱。

表达了作者对读书人的敬意,他们虽然身居高位,但仍然关心着百姓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