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客路在馀杭,此夕偏教断客肠。
钟磬数声河两岸,火珠千点水中央。
果蔬竟日惟呼佛,涕泪多时一望乡。
莫向断桥高处立,镫光云影总悲凉。
【注释】
- 七月十五:即中元节。传说为鬼节,又称盂兰盆节。2. 新秋客路在馀杭:新秋,指秋季;馀杭,古地名,今杭州市。3. 此夕偏教断客肠:今夜偏偏让人感到悲伤断肠。4. 钟磬数声河两岸:指僧人敲击佛珠的声音,传至江岸。5. 火珠千点水中央:形容水中火光闪烁,像无数颗火珠在水中跳跃。6. 果蔬竟日惟呼佛:指僧人终日念经诵佛。7. 涕泪多时一望乡:指诗人长时间地流着泪,凝望着故乡。8. 莫向断桥高处立:不要向着断桥的高处站立,以免引起伤感。9. 镫光云影总悲凉:形容诗人看到灯光下的影子和周围的景色都显得十分悲凉。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五绝,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的中元节之夜,当时作者旅居余杭。全诗以抒情为主,描写诗人在中元节之夜独自面对孤寂凄清的江边,思念远在故乡的亲人和朋友的心情。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七月十五日夜湖上”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佛教传统节日之一。此时,寺庙里的僧侣们会敲起钟磬,诵经念佛,为亡灵超度。诗人选择了这个特殊的夜晚,独自一人站在湖畔,感受着这份孤独与凄凉。
颔联“钟磬数声河两岸,火珠千点水中央”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远处的钟磬声比作河水两岸的钟磬,将水中的火光比作千颗火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幕下宁静、祥和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果蔬竟日惟呼佛,涕泪多时一望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他整天与僧人们一起诵经念佛,流着泪凝望着远方的家乡。这种情感状态既是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尾联“莫向断桥高处立,镫光云影总悲凉”则是一种警示或劝诫。诗人提醒人们不要在断桥的高处停留或站立,以免引发伤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与凄凉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中元节之夜独自面对孤寂凄清的江边,思念远在故乡的亲人和朋友的心情。其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