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赋千秋让楚骚,祇今侍从说枚皋。
帘前修史围红袖,殿上成诗得锦袍。
古迹偶停兰渚棹,高吟堪和浙江涛。
萧斋雨后逢秋爽,明月秋空对彩毫。
山阴晤楚中宋蓉庵却赠词赋千秋让楚骚,祇今侍从说枚皋。
帘前修史围红袖,殿上成诗得锦袍。
古迹偶停兰渚棹,高吟堪和浙江涛。
萧斋雨后逢秋爽,明月秋空对彩毫。
注释:
- 词赋千秋让楚骚:指屈原的《离骚》是千古流传的词赋。
- 祇今侍从说枚皋:指如今还有人在讲述枚乘的故事。
- 帘前修史围红袖:指在帘前整理史书时,有人围着袖子做记录。
- 殿上成诗得锦袍:指在殿上作诗时,得到锦袍作为奖励。
- 古迹偶停兰渚棹:指偶然停留在兰渚湖旁的古迹旁。
- 高吟堪和浙江涛:指高声吟诵诗歌,足以和浙江的波涛相媲美。
- 萧斋雨后逢秋爽:在萧瑟斋内,雨后遇到秋天的清爽。
- 明月秋空对彩毫:用月光下明亮的色彩来描绘自己的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宋蓉庵相见时的赠诗。诗人首先以“词赋千秋让楚骚,祇今侍从说枚皋”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词赋和历史故事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现代仍然能够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自豪感。接着,诗人以“帘前修史围红袖,殿上成诗得锦袍”赞美了那些默默奉献、勤于修史的人们,他们如同红色的袖子一样,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然后,诗人又提到了“古迹偶停兰渚棹,高吟堪和浙江涛”,这里的古迹指的是那些古老的建筑或者遗址,而“浙江涛”则是形容这些古迹的壮丽景色,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最后,诗人以“萧斋雨后逢秋爽,明月秋空对彩毫”结束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于自己才华的认识。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怀念,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