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阉煽虐时,士夫太无耻。
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
生祠遍九州,举世从风靡。
不特廉耻亡,直是人心死。
幸而熹宗立,享国七年止。
寿考跻神宗,其祸伊胡底。
庄烈奋天诛,天下快无比。
巍巍九千岁,填死沟壑里。
何以迨末年,忽奉收葬旨。
岂其反初心,当作忠良视。
此事拗而奇,反翻难究拟。
即云方寸乱,颠倒何至此。
开门迎闯王,明祚竟亡矣。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魏忠贤专权时期的作品。他为了自己的私利,陷害了许多正直的官员和百姓,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讽刺和谴责。

首句“魏阉煽虐时”,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魏忠贤当权的时期正是他煽动暴虐的时候。接着,“士夫太无耻”和“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两句,进一步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接下来的诗句,“生祠遍九州,举世从风靡。不特廉耻亡,直是人心死。”更是将当时的社会风气描绘得淋漓尽致。魏忠贤被供奉在各个城市的祠堂里,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然而,这种盲目崇拜的背后,却是对廉耻的无视和对人心的摧残。

最后四句,“幸而熹宗立,享国七年止。寿考跻神宗,其祸伊胡底。”表达了诗人对明熹宗的庆幸之情。他认为,正是因为有熹宗这样的皇帝,明朝才得以在位七年。同时,他也对明神宗的长寿表示祝贺。然而,这些赞美之词背后,却是对明神宗去世后所发生的种种灾难的无奈感叹。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它不仅是对魏忠贤专权的控诉,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批判。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它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