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艺投戈闭玉门,燕然勒后弛边屯。
黄巾甫灭凉兵乱,从此胡尘洛下昏。
【注释】
马武:东汉将领,字子张。臧宫:即臧宫,东汉末年将领。讲艺投戈:停止用兵讲习武艺,放下兵器。玉门: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燕然勒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指燕然山刻石。弛边屯:解除边防的军力。黄巾甫灭:黄巾起义刚刚被镇压(黄巾起义是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到中平四年发生的一场大起义)。胡尘:指胡人的烟尘,这里指匈奴人。洛下:洛阳一带。洛下昏:指洛阳一带的局势混乱。
【赏析】
《马武、臧宫传》,载《后汉书·马武、臧宫传》。马武、臧宫是东汉初年的大将,他们先后率大军平定了黄巾起义,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一带失地,为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诗篇以马武、臧宫为题材,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抒发诗人对这两位英雄的崇敬之情。
首句“讲艺投戈闭玉门”。讲艺,指讲习武事;投戈,放下武器;闭,封闭。此句谓马武等将军停止讲习武艺,放下兵器,关闭玉门关。“讲艺”二字点出两位将军都精通武艺,而且有很高的军事指挥能力。“投戈”,表明他们决心不再发动战争,而是采取休战、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次句“燕然勒后弛边屯”。“燕然勒后”即“封燕然山”,指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弛”通“驰”,解除,撤除的意思。此句言马武等将军停止军事行动,撤除了长城边关的军队,使边疆得以安宁。“边屯”一词,说明马武等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边境地区。
三、四句“黄巾甫灭凉兵乱,从此胡尘洛下昏。”“黄巾甫灭”指黄巾起义刚被平息;“胡尘”,“指匈奴人的烟尘”;“洛下昏”是指洛阳一带的局势混乱。此句说自从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匈奴人就猖狂起来,使洛阳一带陷入了混乱之中,形势十分危急。“胡尘”二字,把当时匈奴入侵的情景描写得很具体。
这首诗通过马武、臧宫的事迹,赞扬了两位英雄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这两位英雄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叙事有序,层次分明,既歌颂了英雄的业绩,又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