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能外物知朝彻,未至非人尚夕饥。
惊说凡亡犹噩噩,惯看星陨入非非。
面依墙壁山岩坐,手掷髑髅雷雨飞。
世界八千频往返,可怜万物入于机。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外物已能知朝彻,未至非人尚夕饥。
- 注释: 对外物的理解和洞察已经达到“朝彻”(即理解透彻)的境界,但尚未完全脱离世俗的束缚,仍会感受到“非人”的生活(指非出世者)的饥饿与困顿。
- 惊说凡亡犹噩噩,惯看星陨入非非。
- 注释: 惊讶于世间万物的消亡仍然感到迷茫和困惑(如“噩噩”形容迷茫的状态),对于宇宙中星星坠落的景象已经司空见惯,甚至产生了一种超然的错觉,认为星星的坠落是另一种存在或形态。
- 面依墙壁山岩坐,手掷髑髅雷雨飞。
- 注释: 形容作者在静坐冥想时,面对墙壁、山脉等自然景物,以及手持髑髅(即人的头盖骨,象征思考或精神层面的存在)和感受雷雨的飘飞(象征思想的流动和变化)。
- 世界八千频往返,可怜万物入于机。
- 注释: 描述对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如同八方来回穿梭,反复经历着世间的种种变迁。同时,感叹万物都被纳入了人类的思维和计算之中,失去了它们的自由和本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外物知朝彻”与“非人尚夕饥”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认知和物质欲望的向往。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状态和对世界的深刻体悟。诗人通过与自然景物的对话、对生死观的探讨以及对宇宙规律的领悟,展现了其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则将主题推向高潮,诗人感叹万物被纳入人类的计算和思维之中,体现了一种对个体自由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生活和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