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屋山椒俯石屏,屏横廿丈树青青。
下开岩壑窅奥境,上络藤罗不识名。
芳草成茵环石径,小池喷水傍茅亭。
玉皇山影雷峰塔,泻入苏堤烟水舲。
抗屋山的山椒俯视着石屏,石屏横卧有二丈长。
山下开发岩壑幽深的景致,山上缠绕着藤萝不相识的名称。
芳草成茵环绕着石径,小池喷涌水声近茅亭。
玉皇山影映照雷峰塔,倾泻入苏堤烟云中。
抗屋山椒俯石屏,屏横廿丈树青青。
下开岩壑窅奥境,上络藤罗不识名。
芳草成茵环石径,小池喷水傍茅亭。
玉皇山影雷峰塔,泻入苏堤烟水舲。
抗屋山的山椒俯视着石屏,石屏横卧有二丈长。
山下开发岩壑幽深的景致,山上缠绕着藤萝不相识的名称。
芳草成茵环绕着石径,小池喷涌水声近茅亭。
玉皇山影映照雷峰塔,倾泻入苏堤烟云中。
【注释】 ①上帝:指皇帝。清明:指清明的天象,比喻皇帝圣明清明。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借指皇宫的门阙。开:指开门迎客,喻皇帝接见大臣。纷纭:众多的样子。抗议:指责、非议。上云台:登上朝廷(或皇帝)。②啖名:贪图名利。殷浩:晋朝人,曾为王导幕僚,后被桓温陷害。事见《晋书·殷浩传》。“殷浩”三句:意谓:你(诗人)怎么料到自己会像殷浩一样,贪求名位而最终身败名裂呢?受禄:接受俸禄,比喻做官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 诗句注释: 1. 山围城郭南徐镇,石撼潮湍北固楼。 - 注释:城墙被山包围,南面有徐镇,石头在潮水激荡中摇动着北固楼。 2. 天入长江生远浪,风吹落木下清秋。 - 注释:天空仿佛进入了长江,产生着遥远的波浪,风在吹动落叶时带来清冷的秋天气息。 3. 山川第一供凭吊,国土三千放远游。 - 注释:山水景色最为优美,成为凭吊的对象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不详。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再题:这是一首诗歌的名字,可能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评价或总结。 涧曲松风长,峰面洞门閟:描述了一幅山涧中松树林立,峰峦之间洞口紧闭的画面。这里的“涧曲”指的是山涧弯曲曲折,“松风长”则形象地描绘了山涧中松树随风摇曳的景象。"峰面洞门閟"则表达了山峰陡峭,洞口紧闭的情景。 山掩七八重,泉绕堂阶地:描绘了一座山被云雾笼罩
碧云寺 朱戺金铺殿七重,丹楼窈窕压中峰。 天龙神鬼图千相,宝珞华幢隐万松。 泉绕离宫开涧壑,天来经阁散梵钟。 伽蓝作记伤珠塔,感慨山川几战龙。 注释: 1. 碧云寺: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境内。因地处闽江之畔,故得名。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朱戺金铺殿七重:形容寺庙的殿堂装饰华丽,色彩鲜艳。朱戺,即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吉祥和喜庆。金铺殿,指寺庙内的金色屋顶和墙壁
【注释】 1、世界偶然留色相:世界上的人,偶然间留下美好的形像。 2、生涯毕竟托清波:人生毕竟要依赖清静明澈的流水。 3、明珰翠羽人曾识:明亮的玉佩,翠鸟般的羽毛,曾经有人认识过你。 4、碧漠红塘梦似过:在辽阔的沙漠中,红塘如梦般地消逝了。 5、残月照来裳佩冷:残月照着我,衣裳和佩饰显得冰凉。 6、晓风坠后粉痕多:早晨微风吹落,身上留下了很多粉痕。 7、城南诗客频相问:城北的诗人经常向你询问。
这首诗是晚清诗人张维屏所作的《夜渡大瀛海》,描绘了作者乘坐轮船穿越浩瀚海洋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他豪情壮志却难以实现的情感。 译文: 夜航轮船 浩渺的天风呼啸在大海上,我怀有雄心壮志热爱纵横驰骋。 曾经与花枝一同照耀,如今却只能在海上感到忧郁和不安。 无法彻底放弃世俗之欲,消解豪气却多情于人世。 如同春梦一般难以延续,只能孤独凄凉地面对明月。 赏析: 这首诗以“夜渡大瀛海”作为题眼
送春 尽日伤春春已归,残花谁与惜芳菲。 黄莺接叶啼难歇,紫蝶寻香故自飞。 感旧京华成梦梦,送人流水更依依。 王孙未用歌招隐,芳草山园愿不违。 注释: 1. 尽日伤春春已归:整天为春天的离去而感到悲伤。 2. 残花谁与惜芳菲:没有人能够珍惜那些凋零的花朵。 3. 黄莺接叶啼难歇:黄莺的鸣叫声似乎永无止境。 4. 紫蝶寻香故自飞:紫蝴蝶在追寻花香的过程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5. 感旧京华成梦梦
诗句释义: 1. 飘泊寰瀛九万程,苍茫天地剩馀生。 - “飘泊”表示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寰瀛”指的是整个世界或国家,“九万程”表示走了很长的路,可能意味着长时间的旅行或生活。“苍茫”形容天地广阔而渺茫,给人一种辽阔无边的感觉,“剩馀生”则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2. 狐裘琐尾泥中叹,羊节凄凉海上行。 - “狐裘”是一种用狐狸毛皮制成的衣服,象征着贫困或简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居庸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镝弦老死不闻声,身是渔阳戍卒营。”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随着战鼓声消逝,战士们的生命也在无声中消逝,他们已经在渔阳的边塞上度过了一生。这里的关键词“镝弦”指的是弓箭上的弓弦,象征着战士们的战斗生活。而“身是渔阳戍卒营”则表明了这些战士是在渔阳边塞上生活的。渔阳是唐朝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北京怀柔县境内
【注释】 封狼当道:指秦朝末年,刘邦在陈地被项羽围困。 狐凭社:比喻奸臣依附权贵。 竟:竟然。 泉明:即刘向(前77-前6)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楚辞》的编辑者。 荆轲:战国时人,以刺秦王闻名。 要离有冢:要离是春秋末期吴国的一个勇士。相传他为了刺杀公子庆忌,曾挖开庆忌的墓穴。 博浪无椎可奈何:传说战国时吴国人越王勾践曾用木棍击破大石,后来他的儿子也用同样的棍子打死了吴国的国王夫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登黄鹤楼》。全诗共八句话,每句话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析: 1. 浪流滚滚大江东,鹤去楼烧矶已空。 - “浪流滚滚”形容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动态美。“东”指的是江水的流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 - “鹤去楼烧矶已空”则描绘了黄鹤楼因战乱而荒废的情景。这里的“鹤”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曾经在这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解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归隐后所写,表达了作者归隐后的孤寂与无奈。 第一句“平生浪有回天志”,意思是说,我生前曾立志要扭转乾坤,但如今已经没有能力去改变了,只好作罢。“回天”即挽回时局,扭转乾坤的意思。这里用“浪有”表明其虚妄之念。“真成”指实际上已无法挽回。“吟”是咏叹的意思。 第二句中“回首五云宫阙迥,柴车恻恻怆余心。”意思是说,回头遥望那五云缭绕的皇宫(代指京城),心中不禁悲怆不已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西湖杂咏 苏堤万柳锁蘼芜,穿荻渔舟或有无。 湖光山色涵幽绿,谁解寻幽领里湖。 翠盖红裳荡碧漪,平湖亭榭到苏祠。 他年再订西湖约,记取荷花大放时。 僵厓万木少人经,绝爱东冈放鹤亭。 积雨磴阴填落叶,夕阳柳下击游簑。 百亩荷花占十洲,里湖深处结红楼。 琉璃世界饶消受,更傍苏堤棹小舟。 注释如下: 1. 苏堤万柳锁蘼芜,穿荻渔舟或有无:描绘了苏堤两旁的万株杨柳被春风吹拂着
【译文】 三面环湖如半岛,百株桃树又渔舟。 蓬莱山姿婀娜宜忘世,湖水涟漪渺隔洲。 夹路荷塘白烟轻,小亭篁竹绿云秋。 花开花落春意浓,避地避人天与游。 【注释】 1. 桃花源: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被古人视为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2. 三面湖波亦半岛:形容桃花源四面环水,像是一个独立的半岛。 3. 百株桃树又渔舟:描述桃花源中有许多桃树和渔舟,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4. 蓬莱婀娜宜忘世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外物已能知朝彻,未至非人尚夕饥。 - 注释: 对外物的理解和洞察已经达到“朝彻”(即理解透彻)的境界,但尚未完全脱离世俗的束缚,仍会感受到“非人”的生活(指非出世者)的饥饿与困顿。 2. 惊说凡亡犹噩噩,惯看星陨入非非。 - 注释: 惊讶于世间万物的消亡仍然感到迷茫和困惑(如“噩噩”形容迷茫的状态),对于宇宙中星星坠落的景象已经司空见惯,甚至产生了一种超然的错觉
这首诗的格式和要求如下: 偶感 先德梓乡碑有口,棣华燕市盖曾倾。 浮踪遘共壶天聚,下里偏邀白雪评。 春梦一场供剧哭,花潭千尺感深情。 臣愚自蹈亡身祸,敢向青阊诉不平。 注释: 1. 先德梓乡碑有口:意指先人的功绩和美德就像在梓乡的石碑上刻着一样,永远铭记于心。 2. 棣华燕市盖曾倾:意指棣华(指人才或英才)的才华和能力曾经像燕子筑巢一样,在燕市(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繁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