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德梓乡碑有口,棣华燕市盖曾倾。
浮踪遘共壶天聚,下里偏邀白雪评。
春梦一场供剧哭,花潭千尺感深情。
臣愚自蹈亡身祸,敢向青阊诉不平。
这首诗的格式和要求如下:
偶感
先德梓乡碑有口,棣华燕市盖曾倾。
浮踪遘共壶天聚,下里偏邀白雪评。
春梦一场供剧哭,花潭千尺感深情。
臣愚自蹈亡身祸,敢向青阊诉不平。
注释:
- 先德梓乡碑有口:意指先人的功绩和美德就像在梓乡的石碑上刻着一样,永远铭记于心。
- 棣华燕市盖曾倾:意指棣华(指人才或英才)的才华和能力曾经像燕子筑巢一样,在燕市(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繁华的地方,如京城或其他重要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 浮踪遘共壶天聚:意指漂泊不定的生活就像在壶天(壶天可能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指一种理想境界)中聚集一样,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 下里偏邀白雪评:意指在乡下或者低俗的地方,常常有人用“白雪”来比喻清高纯洁的品质或者高尚的道德标准,对那些不符合这些标准的进行批评和评价。
- 春梦一场供剧哭:意指春天的梦境就像一个戏剧表演,其中包含了欢乐、悲伤等各种情绪,让人在梦中体验到了人生的起伏变化。
- 花潭千尺感深情:意指站在花潭边(可能指的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可以感受到深深的感情和情感的深度。
- 臣愚自蹈亡身祸,敢向青阊诉不平:意指臣子(古代官员自称)自己因为不道德的行为而导致自身的灭亡,并敢于向朝廷(青阊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也可能是朝廷的意思)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德和正义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先人的美德和英才在社会中的影响,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诗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应该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底线。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和抗议,呼吁社会公正。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又有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