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年三十不称意,须眉堂堂困文字。
凌烟于我绝阶梯,嗤尔画工亦多事。
五年两度走京华,射策得官才越世。
垂天大翼何舒舒,一屈贾郎非本志。
且喜有子方骞腾,君乃曰归自沦弃。
半生忧患事恍惚,聊藉承平作儿戏。
有山有水有书画,此乐那许鼎钟赘。
新诗错落在人口,光气不磨为国粹。
我今披图重太息,如闻君语把君臂。
嗟彼凌烟竟何有,独留此图辉寤寐。

【赏析】

此诗写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是作者在友人葛毓珊家观赏其所绘“凌烟阁功臣图”时,观其自题小影之作。全篇借咏葛氏画而抒发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看破,以及对书画艺术的珍重。

第一句“君年三十不称意”,点出葛毓珊的年龄,又以“不称意”三字概括了他的处境与心情,既表明了葛氏此时之不满,也暗示了他以后之转变。

第二句“须眉堂堂困文字”,是说葛氏虽然才华出众,但仕途不顺,不能一展抱负。这句中“须眉堂堂”形容他相貌堂堂,英俊不凡;“困文字”则指他因政治原因而被压抑,无法施展才干。

第三句“凌烟于我绝阶梯”,意思是说凌烟阁上的功臣已经远离了自己,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功名利禄的看淡。

第四句“嗤尔画工亦多事”,是对葛氏绘画技艺的一种讥讽和嘲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葛氏绘画技艺的评价和态度,认为他的画技虽然高超,但却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接下来五句,诗人回忆了自己五年前两次进京考试的经历。这五句诗主要描述了诗人当时的情景和心境。

第六句“射策得官才越世”,是说诗人通过应试得到了官职,从而超越了当时的社会阶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

第七句“垂天大翼何舒舒”,是说诗人的志向远大,如同天空中的大鸟一样自由飞翔。这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情壮志。

第八句“一屈贾郎非本志”,是说诗人曾经屈从于权贵,违背了自己的意志。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权力斗争的看法和态度。

第九句“且喜有子方骞腾”,是说诗人现在有了儿子,可以让他飞黄腾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幸福的满足和欣慰。

第十句“君乃曰归自沦弃”,是说诗人现在已经不再追逐名利,而是选择归隐。这句诗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和超脱。

第十一句“半生忧患事恍惚”,是说诗人一生都在忧虑和困扰之中,如今已经有些糊涂了。这句诗反映了诗人的无奈和疲惫。

第十二句“聊藉承平作儿戏”,是说诗人在承平时期还可以做点儿娱乐的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安慰和乐观态度。

第十三句“有山有水有书画”,是说诗人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这句诗赞美了诗人的生活品质和艺术修养。

第十四句“此乐那许鼎钟赘”,是说这种乐趣不应该被放在鼎上悬挂起来。这里的“鼎钟”指的是富贵权势的象征,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应该追求这些虚名浮利的东西。

第十五句“新诗错落在人口”,是说新诗流传到了民间,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喜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传播和文化传承的欣慰和自豪。

第十六句“光气不磨为国粹”,是说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瑰宝。这里的“国粹”指的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形式。诗人认为这种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最后两句“我今披图重太息”,是说我现在看着这幅画不禁叹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第十七句“如闻君语把君臂”,是说仿佛能听到你的话语,握着你的手臂感到亲切。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葛氏的深厚情谊和默契。

第十八句“嗟彼凌烟竟何有”,是说那些凌烟阁上的功臣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超脱。

第十九句“独留此图辉寤寐”,是说只有这幅画能够照亮你的梦境和现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葛氏的关心和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