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荒山雨中坐,山脚虾蟆啼向我。
灯昏眼乱不能言,海沸江喧乘一舸。
吾闻仙人爱清静,杂置鼓吹恐计左。
蚓窍日月磨天来,灭尽音声灭爝火。
【注释】
- 山中鸣蛙恼人诗以纪之:在山中,因为蛙鸣而烦恼,所以写下这首诗。
- 十日荒山雨中坐:在荒无人烟的山上,雨天里孤独地坐着(十天)。
- 山脚虾蟆啼向我:山脚下的蛤蟆朝我(作者)叫来。
- 灯昏眼乱不能言:因为眼睛昏花,看不清,所以无法说话。
- 海沸江喧乘一舸:像海水沸腾、江河喧哗一样的声音,乘着一只小船(泛指舟楫)。
- 吾闻仙人爱清静:据说,神仙们喜欢清静。
- 杂置鼓吹恐计左:杂乱的乐器声(鼓吹),恐怕(让人感到)心神不宁。
- 蚓窍日月磨天来:就像蚯蚓的洞口被日月光打磨一样,天(星辰)也仿佛被磨砺得更加明亮。
- 灭尽音声灭爝火:把声音都消灭了,连萤火虫的光芒也消失无踪。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表现的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幽远。诗人在荒山雨中独坐,耳畔传来蛙鸣声,心中不禁烦闷起来,遂作此诗以记之。首二句写“坐”的时间与地点;三、四两句写因“听”而生的“情”;五、六两句写因“情”而产生的“思”;七、八句是说“思”的结果,即“清”。末两句写“清”的境界,即“静”,最后点出自己“爱”之至深。
诗中写诗人在荒山雨中的所见所感,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诗人用“十日荒山雨中坐”作为全诗的序曲,为下文铺垫。诗人之所以选择在荒山雨中独自坐坐,是因为那里有蛙鸣声,这蛙鸣声使诗人烦闷起来。于是诗人又选择了“坐”这一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活动。诗人在“坐”时,“灯昏眼乱不能言”,说明环境非常阴暗,诗人的心情十分不好,甚至到了难以形容的地步。诗人在“坐”时还听到了“海沸江喧乘一舸”的声音,这声音使诗人感到心烦意乱,难以入眠。诗人在“坐”后产生了“吾闻仙人爱清静”的思想感情,认为仙人都喜欢清静,而自己却如此烦躁不安,实在令人可笑。诗人为了摆脱这种烦闷情绪,便采取了一种极端的做法,就是“杂置鼓吹恐计左”,即让各种乐器齐奏,以此来驱散心中的烦闷。但诗人没想到的是,这样做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自己更加烦闷了。诗人想通过“杂置鼓吹”来“计左”,也就是消除心中的一切杂念,可是这样做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使诗人的心更烦了,因为这样会使自己心神不定。这时诗人想起了“蚓窍日月磨天来”这句诗,它的意思是说,像蚯蚓的孔穴那样,太阳月亮都在不断地磨砺,使得天空变得更加明亮。诗人从这句诗想到了自己的处境,觉得自己应该像蚯蚓那样,把自己的孔穴(心灵)打开,以便让自己的心灵更加明亮,不再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
诗的最后两句,“灭尽音声灭爝火”,意思是说,将一切声音都消灭了,连萤火虫的光芒也消失无踪。这两句话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它告诉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灵,不要让外界事物影响到自己的心境。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以及他在寻求解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