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皓月流天,离离月含雪。
寒光写混茫,雪月初无别。
陂磴出人影,秃枝迎突兀。
荒区象纬迷,列屋鸣吠绝。
笼烟蹲众岫,倒景金银阙。
向背传瀑音,交响愈呜咽。
桥头飞雷霆,怒坼乱石裂。
阻坁潴澄潭,绮纹俯可掇。
遗此太古境,精魂有超越。
松林穿玲珑,彩翠互明灭。
稚子跃且呼,夜气破凝结。
指就灯火窗,摹记肝肺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名为《上元夜游》。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皓皓月流天,离离月含雪。 (明月如洗,皎洁明亮,照亮了整个天空)
- “皓皓”意为明亮。
- “离离”形容月亮与云朵交织在一起的样子。
- “月含雪”描绘了月光如雪般洁白。
- 寒光写混茫,雪月初无别。 (月光映照,使夜色更加朦胧,而雪地中的月亮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 “寒光”指月光的寒冷光芒。
- “写混茫”表示月光将整个世界都映照得模糊不清。
- 陂磴出人影,秃枝迎突兀。 (山间小径上留下人们行走的痕迹,枯树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突兀)
- “陂磴”指山坡上的小径。
- “影”指人或物的影子。
- “突兀”形容树木高耸、突出的样子。
- 荒区象纬迷,列屋呜吠绝。 (夜晚的天空中,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被云遮住,远处房屋的狗叫声也听不见了)
- “象纬”指天上的星星和行星。
- “迷”意为看不清。
- “列屋”代指周围的房屋。
- “呜吠”指狗叫的声音。
- 笼烟蹲众岫,倒景金银阙。 (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如同金银打造的宫殿)
- “笼烟”指云雾。
- “蹲”在这里有藏匿的含义。
- “众岫”指众多的山峦。
- “金银阙”用来形容山间的景色如同宫殿般璀璨夺目。
- 向背传瀑音,交响愈呜咽。 (瀑布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传来,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 “向背”指声音来自不同的方向。
- “传”表示声音传递。
- “交响”形容声音丰富多样。
- “愈呜咽”意味着声音越来越低沉,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
- 桥头飞雷霆,怒坼乱石裂。 (桥头的雷电声震撼人心,雷声炸裂了岩石)
- “桥头”指桥的一端。
- “霹雳”形容雷电的声音。
- “坼”意为撕裂、分开。
- “乱石裂”描述了岩石因雷声而破碎的场景。
- 阻坁潴澄潭,绮纹俯可掇。 (水潭因阻碍而变得清澈,水面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
- “阻坁”可能是指水潭受到阻碍。
- “潴”意为蓄积、积聚。
- “澄潭”指清澈见底的水潭。
- “绮纹”形容水中的图案美丽异常。
- “俯可掇”意味着可以伸手触摸到这些图案。
- 遗此太古境,精魂有超越。 (这里留下了古老的气息,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灵魂)
- “遗此”指保留下来。
- “太古境”指古代的世界、远古的景象。
- “精魂”指人的精神和灵魂。
- “超越”意味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夜时分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景。诗中的“皓皓月流天,离离月含雪”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下来的文字则通过描绘人物、自然景观以及声音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夜晚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