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倒千幡旗,几溅龙战血。
葳蕤象纬下,不随日影灭。
海冷红霜飞,神光无断绝。
片片飘佛座,写经同贝叶。

石钦(1253—1308),字子章,号乙庵,临海台州人。他精于音律,工书法,善画竹,尤长于题咏。有《竹斋集》、《松雪词》。

红叶:指秋天的枫叶。

乙庵琴初仁先咸(咸,原作“然”,据明汲古阁本改):乙庵琴初、仁先咸都是宋代的诗人,他们都有和红叶有关的诗句,这里用“咸”代替。

眼倒千幡旗,几溅龙战血:比喻红色的树叶像旗帜一样倒下。

葳蕤(wēi xī):形容草木茂盛。象纬:古代二十八宿之一,象星与辅星,合称二十八宿,古人以象取义,称星为“象”。下:落下。

不随日影灭:不随着太阳落山而消失。

海冷红霜飞:海面上寒风吹来,红色霜花飞舞。

神光无断绝:指佛光普照,没有中断。

片片飘佛座:佛座上落满了片片红叶,即佛座上铺了一层红叶。写经同贝叶:佛教经典用贝叶写,所以佛座上的红叶就像贝叶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石钦写的一首七绝。全诗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时节,万木萧疏,满地红叶,佛前香烟缭绕,祥云弥漫的佛殿图景。

首句“眼倒千幡旗”,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枫树繁盛之态,仿佛万千旗帜倒挂。这一句中,“倒”是动词,表示枫叶从树上落下,“旗”是名词,代指枫叶。两句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之美。

颔联“葳蕤象纬下,不随日影灭”,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枫叶比作天上的星辰和地面上的树木,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也表达了对枫叶坚韧不屈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颈联“海冷红霜飞,神光无断绝”,则进一步描绘了红叶在海风中飘舞的景象。这里的“霜”指的是红色的叶子在海水的映衬下呈现出的美丽色彩。同时,“神光无断绝”也暗示了佛光的神秘与威严。

尾联“片片飘佛座,写经同贝叶”,则是对前面的景色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红叶如同贝叶一般铺满了佛座,仿佛整个佛殿都被一片片红叶所覆盖。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对红叶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信仰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