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盂之形豁双牖,刬石作槅横一鬈。
层累而上益眩瞀,欲老兹洞迷归年。
澹浮岩气镜霄汉,眼莹二水洲铺毡。
寄巢虚空落咳唾,电谢人代盟枯禅。
揖让征诛定何物,野鸭飞处皆腥膻。
含哀倏忽坠净地,琐屑摹记今难全。
仍健腰脚踏碎砾,掉首丑石酣牛眠。
归帆湿秋拂芦苇,霏红西照衔山妍。
暝邀灯火市声动,笑能兴尽肝肠牵。

翻译:

八月二十一日,我携儿子寅恪登上孙子封怀买的小船,游燕子矶。然后去寻访十二个洞,游览了其中的半部分。到了三台洞后返回。

覆盂形状的洞口豁然开朗,有两扇窗户;铲除石块做成的门横在中间。

向上层层攀登越发感到眩晕、迷糊,想要在这洞穴中迷失返归的时间。

淡泊地浮荡岩气,就像镜子映照霄汉;眼睛明亮如二条清流铺展在洲上。

寄身于虚空的巢穴,吐出唾沫,闪电般地告别人世间的盟约,像干枯的禅僧一般。

揖让征诛定下何物,野鸭飞翔时都带着腥味。

忽然间含哀坠入净地,琐屑的摹记如今难以保全。

仍旧健朗腰部脚踏碎砾,掉转脑袋丑石酣睡牛眠。

归帆湿透秋风吹拂芦苇,晚霞红彤西照山峦秀丽。

傍晚邀来灯火市声动,笑声能令人兴奋到肝肠牵。

注释:

  • 八月二十一日:指的是农历八月二十一日。
  • 携儿子寅恪:携带儿子寅恪(可能是指他的孙子或曾孙)。
  • 登恪孙封怀买舟游燕子矶:登着孙子孙封的船只,去游览燕子矶(可能是南京附近的一个地名,燕子矶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 遂寻十二洞历其半至三台洞而还:于是寻找十二个洞穴,游览了其中的一半到达三台洞便返回了。
  • 覆盂之形豁双牖:形容洞口像覆着的盂(古代的一种器物)的形状,有两个窗户。
  • 刬石作槅横一鬈:用石头铲平,做成门框,横在中间。
  • 层累而上益眩瞀:层层向上攀爬,越往上感觉越是眩晕、迷糊。
  • 欲老兹洞迷归年:想在这洞穴中迷失返归的时间。
  • 澹浮岩气镜霄汉:淡淡的漂浮岩气,像镜子映照霄汉一样。
  • 眼莹二水洲铺毡:眼睛明亮如两条清流铺展在洲上。
  • 寄巢虚空落咳唾:像空巢一样飘散,吐出唾沫。
  • 电谢人代盟枯禅:闪电般地告别人世间的盟约,像干枯的禅僧一般。
  • 揖让征诛定何物:揖让征诛,决定什么事物呢?
  • 野鸭飞处皆腥膻:野鸭飞翔时都带着腥味。
  • 含哀倏忽坠净地:忽然间含哀坠落到清净的地方。
  • 琐屑摹记今难全:琐屑的摹记,今天难以完全保全。
  • 仍健腰脚踏碎砾:仍旧强健腰部脚踏碎砾。
  • 掉首丑石酣牛眠:掉转脑袋丑石酣睡牛眠。
  • 归帆湿秋拂芦苇:归来的船帆被秋季的雨水打湿,拂过芦苇。
  • 霏红西照衔山妍:晚霞如红色般美丽,西照山峦秀丽。
  • 暝邀灯火市声动:晚上邀请灯光,市集的喧闹声音传遍了。
  • 笑能兴尽肝肠牵:笑声能使人兴奋到肝肠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旅行的经历。诗中通过描述登山的过程和到达目的地后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感慨。从“覆盂”到“三台洞”再到“十二洞”,形象地描绘了山峰起伏、洞府幽深的景象。同时,诗人也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