惮暑伏穷巷,抱书日咿嚘。
云静天宇凉,爱此平分秋。
驰轮写寐梦,万屋安所投。
北城絜漪园,丛桂故修修。
穿径漏微馨,藟缀花未稠。
楼廊浸深碧,曳入蝉响幽。
荒残引杯场,苔气吹我愁。
吟人锁厅去,偷赏谓何求。
菊满期重过,傥哂攒眉不。
留句发闲情,有国如赘疣。

【译文】

中秋过后的第二日,我来到絜漪园观赏桂花。在给沈友卿留作诗之后,又写了这首。

惮暑伏穷巷,抱书日咿嚘。

云静天宇凉,爱此平分秋。

驰轮写寐梦,万屋安所投。

北城絜漪园,丛桂故修修。

穿径漏微馨,藟缀花未稠。

楼廊浸深碧,曳入蝉响幽。

荒残引杯场,苔气吹我愁。

吟人锁厅去,偷赏谓何求。

菊满期重过,傥哂攒眉不。

留句发闲情,有国如赘疣。

【注释】

惮暑伏:害怕炎热的夏天。

抱书日咿嚘:抱着书卷终日吟哦。

云静天宇凉:天上云层稀落,天宇显得格外清凉宁静。

驰轮写寐梦:驱车疾行,好像在梦中驰骋一般。

万屋安所投:万千人家何处可投靠?

北城絜漪园:指北京城外的絜漪园。

丛桂故修修:许多簇拥在一起的桂花,所以特别茂盛。

穿径漏微馨:沿着园林小径闻到了桂花的清香。

藟缀花未稠:细藤缠绕着繁茂的花朵,所以没有完全绽开。

楼廊浸深碧:楼台廊榭被深绿的湖水包围映衬。

曳入蝉响幽:水声悠扬如同蟋蟀叫声一样。

荒残引杯场:荒芜的场所中举杯畅饮,酒意正浓。

苔气吹我愁:苔藓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生愁。

吟人锁厅去:诗人离去,厅堂空寂。

留句发闲情:留下几句诗词抒发自己的心情。

有国如赘疣:有国家像身上的赘疣一样让人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以对桂花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愤之情。全诗通过对絜漪园桂花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首联“惮暑伏穷巷,抱书日咿嚘”,写诗人身处炎热之中,但依然坚持读书吟咏的情景。这一句为后文抒情作了铺垫,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云静天宇凉,爱此平分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爽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清凉与平静。同时,也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桂花在秋天的独特魅力,使其更具有诗意。

第三联“驰轮写寐梦,万屋安所投”,诗人想象自己驾着马车疾行于田野之上,恍若置身梦中一般。这里既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暗示了他心中的理想境界。

第四联“北城絜漪园,丛桂故修修”,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北城的絜漪园,并描述了园中桂花盛开的景象。这一景象既是对现实的赞美,也寓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

第五联“穿径漏微馨,藟缀花未稠”,描绘了诗人漫步园林小径时闻到了桂花的香气,以及细藤缠绕着花朵的景象。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美景之中。

第六联“楼廊浸深碧,曳入蝉响幽”则是将目光投向了园林的建筑本身,通过描绘楼廊被深绿湖水映衬得更加幽深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同时,也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那悠扬的蝉鸣声。

第七联“荒残引杯场,苔气吹我愁”则转换了视角,将诗人引入了一个荒芜之地的宴会场中,感受到了酒气与苔藓的气息交织在一起的凄凉之感。这种情绪的渲染,使得整首诗的氛围变得更加深沉而悲壮。

第八联“吟人锁厅去,偷赏谓何求”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诗人在厅堂中吟诵诗文,却被外界的人所误解。他之所以偷偷地欣赏桂花,不过是因为他无法找到更好的理由罢了。这里的反问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联“菊满期重过,傥哂攒眉不”则转向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诗人想象自己将来再有机会重游此地,希望那时能不被嘲笑或埋怨。这里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有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困难的忧虑。通过这样的结尾,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明确,情感也更加丰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