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如诉我,宵雨在千峰。
起合苍茫气,谁窥块独踪。
古心驱作祟,残运裂难缝。
祗对不臣木,青青牖下松。
(孟郊《罪松》诗:「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

【注释】

一灯如:一盏灯,像。诉我:诉说给我。宵雨:夜雨。在:长卧着或存在。千峰:无数山峰。起:兴起,产生。合:同。苍茫气:茫茫大雾。窥:偷看。块:块状物,这里指松树的根盘。独踪:孤立无援。古心:指松树的心性,不屈服。驱:逼迫。残运:衰败的命运。裂难缝:裂开后难以修补。祗(zhī)对:面对。不臣木:不顺服的树木,比喻叛逆之人。青青:青翠欲滴的样子。牖(yǒu):窗户。

【译文】

一盏孤灯向我诉说着夜雨笼罩着千山万岭的情景。夜雨降临,山峰上一片蒙蒙细雨,仿佛是千千万万颗珠子在闪烁。那起起伏伏、茫茫苍茫的大雾弥漫开来,谁能够偷偷地窥视那些孤立无援的树木呢。这苍老的树干,被风吹得歪歪斜斜,却始终没有屈服,顽强地支撑着生命。只面对着一棵不屈服的松树,这棵青青的松树下,生长着一颗颗茁壮向上的松树苗儿。

【赏析】

《雨夜写怀》是诗人孟郊晚年的作品之一,作于贞元九年(793年),当时孟郊已辞官家居,过着隐居的生活。此诗通过咏物抒怀,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也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倔强性格。

首句“一灯如诉我”,以灯喻人,灯如明镜,能照见人的内心世界,故诗人自喻为灯下读书人,以明察秋毫之心来体察世间万物。“宵雨”两句,诗人把雨比成无数山峰,雨点落在峰巅,形成无数晶莹剔透的珠子,犹如无数山峰。雨夜降临,山峰上一片蒙蒙细雨,仿佛是无数颗珠子在闪耀,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起合苍茫气,谁窥块独踪。”诗人用苍茫之气来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又用“块独踪”来形容自己孤独无依的状态。他独自面对这片苍茫之地,心中充满了感慨。

接下来四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自然景物,通过咏物寄寓自己的情感。他看到那些孤立无援的树木,它们虽然被风吹得歪歪斜斜,但却始终没有屈服,顽强地支撑着生命。这不禁让诗人想起了那些为国家而奋斗的人,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危而付出艰辛的努力,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会遭受到背叛和伤害。因此,诗人不禁感到惋惜和痛惜。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一颗松树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他看到了一棵青青的松树,它的树干虽然苍老,但依然挺拔向上,象征着那些不屈不挠的人。而窗外的松树苗儿则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它们茁壮成长,象征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然而,现实却让这些希望破灭了,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法摆脱困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倔强性格。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