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澥走京师,蹴踏九衢暮。
喘汗忽不乐,忍傍辕驹驻。
去来疾风雨,谁解接淅故。
入彀尽英雄,踟躇窃盛誉。
一棹江海间,挥袂谢尘务。
纵酒过狂生,扫门看黥傅。
万方声飒沓,寤寐噬脐惧。
雅废贼民兴,讵可文告谕。
传来咏怀作,如诵兰陵赋。
发蒙砭膏肓,世儒无此句。
侧闻边燧急,奋欲挟策赴。
士为知己死,庶几云龙遇。
【注释】
次韵寄叔澥:用诗来作书信,表示问候或慰问。京师:这里指京城长安。蹴踏九衢暮:形容京城的繁荣景象。蹴踏,践踏;衢,大路。九衢,指京城的街道。
喘汗忽不乐:因受挫折而气短汗出,心情沮丧。
忍傍辕驹驻:勉强停下车来休息。辕驹,驾车的马(喻为贤才)。
去来疾风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如同风雨一样急骤。疾风、暴雨都是形容风雨猛烈。
谁解接淅故:谁能理解“接淅而行”的意思。淅,细雨。
入彀尽英雄:意思是说进入棋局中的英雄们,都在争强斗胜,各显其能。彀,棋盘。
踟躇窃盛誉:踌躇满志,自夸自己的才能和功绩。
一棹江海间:乘船在江河湖海上航行。
挥袂谢尘务:挥手告别尘世烦忧。
纵酒过狂生:放任饮酒,放纵豪情。狂生,放荡不羁的人。
扫门看黥傅:清除道路障碍,迎接那些被施以墨刑的囚犯。黥傅,墨刑和黥面,古代的一种刑罚。
万方声飒沓:四面八方的声音纷纷扬扬地传来。万方,四方各地。
寤寐噬脐惧:日夜忧虑不安,担心自己的命运。寤寐,昼夜。噬脐,吮吸大拇指以解饥渴,这里比喻极度的焦虑。
雅废贼民兴:文治废弛,盗贼兴起。邪僻不正的思想盛行,社会风气败坏。
讵可文告谕:怎么能通过文字进行教诲呢?
传来咏怀作:传下来的是一首咏怀之作。
兰陵赋:即《兰陵王》,曹丕所作的一篇辞赋。
发蒙砭膏肓:比喻开导蒙昧,治愈病痛。比喻善于启发引导,纠正错误。
世儒无此句:世上的学者没有这样的说法。这句话是作者的反话,意思是说世上的学者并不了解作者的意思。
侧闻边燧急:听到边境烽火紧急。燧,烽火台上燃烟报警。
奋欲挟策赴:毅然决定拿着书本奔赴边疆。奋,奋力。挟策,拿书箱。
士为知己死:有才能的人甘愿为知己而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忠诚。
庶几云龙遇: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重用。庶几,希望如此;云龙,比喻贤明的人才或君主;遇,遇到。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给朋友李叔澥的一首诗,是作者在得知李叔澥即将前往京师(今北京),并打算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一首赠别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李叔澥的关心与鼓励之情。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脉络十分清晰。开头四句,作者描绘了李叔澥进京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接着六句,表达了他对于李叔澥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官场生活的担忧。最后八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李叔澥的关心和鼓励之情。
具体到每一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的语言表达非常精炼而富有力度。例如,“次韵寄叔澥”一句,既表明了这首诗是作为回信的形式而写的,又直接点明了主题。接着,“蹴踏九衢暮”,生动地描绘了京城繁华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李叔澥的心境。再比如,“喘汗忽不乐”,形象地表达了李叔澥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也非常出色。作者通过描绘李叔澥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表现,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这位朋友的关心和祝福。例如,“入彀尽英雄,踟蹰窃盛誉”、“一棹江海间,挥袂谢尘务”、“发蒙砭膏肓”等句子,都充满了深情和期待。
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