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照衔须对黯然,红飞海色到尊前。
招魂问疾无双翼,留与荒山诉暮蝉。
【注释】
落日:指夕阳。衔须:含须,低头俯视的样子。对黯然:面对落日而感到失意。红飞海色到尊前: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杯中的美酒,使酒的颜色也像海上的红色一样。招魂问疾无双翼:比喻诗人自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无法远去寻友,只能徒然招魂、问疾。留与荒山诉暮蝉:把酒留在这里,让这傍晚归来的知了为它诉说黄昏之愁。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此时作者在徐州,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首句“落照”即日落,用一个“衔”字,形象地描绘出落日的景象。落日,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也是人们常常吟咏的对象。然而,对于诗人来说,落日却是他心中的一个痛处。他看到落日,就会想到自己的处境,就会想到自己不能摆脱的厄运。所以,他看到落日,就不由得黯然神伤。
次句“红飞海色到尊前”,则是诗人在落日的余晖中,举杯自饮时所见到的景象。“红飞”是指夕阳西下,红霞满天;“海色”则是指大海的颜色,是碧波万顷。这两个意象,都与落日的景象有关,而且都是从视觉的角度出发的。因此,诗人说“红飞海色到尊前”就是写他举杯自饮时所看到的落日景色——红霞满天、海水茫茫。
第三句“招魂问疾无双翼”,是说自己像一只无翅的鸟,只能徒然招魂、问疾,而不能飞向远方,去寻找自己的知音。这里所说的“招魂”、“问疾”,都是喻人自比的典故。据《楚辞·九歌·湘君》载:“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意思是说,君王啊你不前来呀!我将徘徊不定在中洲之地。屈原在这里是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忧心忡忡之情。而李白呢?他在《古风》其十九中写道:“大鹏飞兮振八裔,中道陨兮身不测。”意思是说,大鹏高飞啊振起八方,却在中途坠落啊身体难测。这两句诗都是以大鹏自比,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无奈和悲愤。而在这首诗中,李白则将这种自比的意思加以发展,说自己就像一只无翅的鸟,只能徒然招魂、问疾,而不能飞向远方。
最后一句“留与荒山诉暮蝉”,是说自己只能将这份愁苦留在荒山上,由那黄昏归来的知了来倾诉自己的衷肠。这里的“荒山”,并不是实指某座山,而是泛指一切荒废的地方。而“知了”呢,也不是实指某种昆虫,而是指那些鸣叫不已的知更鸟。因为李白曾作过一首《秋思》诗:“西陆蝉声唱,南冠雁行哀。不堪玄鬓影,来傍白头台。”可见,这里的“知了”就是借用了李白的诗句。而“黄昏归来”呢,则是指那黄昏时归来的知更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因为诗人自己已经是一个垂暮之人了,不可能再有一个黄昏归来的知更鸟。
全诗的意思是:我面对落日而感到失意,那落日在我心中激起了无穷的愁绪。我看着眼前的落日,却像是看到了自己被贬谪后的凄惨命运。我是一只无翅的鸟,不能飞向远方,去寻找我的知音。我只能将这份愁苦留在荒山上,让那黄昏归来的知了为我倾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