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历抵剩穷愁,学宦谈兵百不售。
衢路杀人今有例,好从地下觅封侯。
【释义】
朱门:豪门大族,指贵族。历:经过;抵:到达。百:百战百胜。衢(qu)路:大路。今有例:现在有规定。好:善于。封侯:封建时代,以功封侯,这里指做官。
【译文】
豪门大族经过的路途尽是穷愁,学成武艺谈论兵法却百战不克。
杀人犯法在大街上已经成了定例,喜欢在地下寻找封侯的机会。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现实不满,愤而自语,抒发了强烈的不平之气。
开头两句,“朱门历抵剩穷愁,学宦谈兵百不售”,写诗人从豪门中出来后所遭遇的困境。诗人由豪门大族进入仕途,本来应该步步高升,可是由于他学了点武艺谈论兵事,所以百战不克,一直未能得到提拔。“朱门”句用典,《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胜欣然自得。”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其中蕴含着作者内心的激愤不平,表现了他对于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愤世嫉俗的情绪。
中间两句,“衢路杀人今有例,好从地下觅封侯”,直接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政治。“衢路杀人”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他们利用“戍卒闻下陵”,在陈县发动农民起义。“今有例”即“今有制”,意同“今有规”。“封侯”句用典,《汉书·张释之传》:“为人木强敦厚,不知其能有所屈伸,当是时,丞相(赵)括方贵幸用事,上(皇帝)欲勿斩,廷尉(张释之)议当斩,释之固请曰:‘前臣侍中时,丞相出未归,拔剑欲击之,臣即时谏止之,尚不杀也。今罪不相及骨肉,刻肌肤以章名,则刑至矣。陛下且念思公子(指张释之)之亲,赦免之,使得自陈谢,复奏天子。’天子感其言,手按其表而怒曰:‘释之故吏,善事吾君,吾方图之。’乃已。”张释之原系汉文帝宠臣张释之子,因其父有功于汉而被重用,历任郎中郎、太仆等职。后来他因为得罪了汉武帝的一个宠臣,被诬下狱治罪,幸得文帝怜惜,才免予死刑。张释之在狱中上书文帝,力陈冤情,终于获得赦免。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道路上杀人的事现在已经有法律条文的规定了,我们还是善于钻地求封侯吧!这两句诗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造成这种黑暗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社会的腐朽,从而有力地鞭挞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昏庸,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正义的追求。
“好从地下觅封侯”,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一种追求正义、不畏强暴的思想感情。诗人认为,如果能够钻地求封侯,那么就不怕任何强权和暴力的迫害和打击,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种思想具有鲜明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性,体现了诗人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