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大长自称戈,行乐馀年讵有他。
多事陆生通一语,始疑帝号窃臣佗。

【注释】

蛮夷:古代对居住在中国以外的少数民族的泛称。大长自称戈:指古时各少数民族首领自称为王,如匈奴单于、南越武帝等。行乐馀年讵有他(岂):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余:同“欤”。讵:通“岂”,表反问语气词。有:同“又”,表示转折的意思。陆生:指陆贾。陆贾是汉初的大臣,他出使南越,曾劝其归顺汉朝,并作《新语》以讽谕之。通一语:即陆生的《新语》。帝号:皇帝的称号。窃臣佗:指南越王在汉朝的册书中自称“南越武帝”而窃取了“天子”的尊号。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点明主旨:蛮夷各部落纷纷称王,自诩为“天子”,但与中原王朝无甚关系。第二联写汉武帝派使者出使南粤,劝说南越王归附汉朝;南越王起初不肯听从。第三四联写汉朝使节向南越王进言,要他去掉“天子”称号,改用中原王朝所规定的称呼。全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咏史之作,作者借古说今,意在说明“夷狄”之称并非出于“天命”,而是“天子”自封的,从而讽刺了当时一些统治者自诩为“天子”的荒唐行为。

首句写蛮夷各部落纷纷称王,自诩为“天子”。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是“夷狄”,而是把自己打扮成“华夏”的代表。

“行乐馀年讵有他”,意思是说:我等行乐之余,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呢?这里既表现了他们对现实政治的冷漠态度,也流露出他们的骄纵狂妄心理。

“多事陆生通一语,始疑帝号窃臣佗”,意思是说:汉朝的使臣陆贾曾经劝谏南越王归附汉朝,但他却不以为然。现在我才相信他的劝谏是对的,原来南越王的“天子”称号是从汉朝那里偷来的。这里既指出了南越王的荒谬行径,也表明了诗人对这种行径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