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屋钲鸣弹裂空,旧依巫史走儿童。
睨天高语更聋俗,那解卢仝入咏工。
注释
1)万屋:指万家。钲(zhēnɡ):古代乐器,用铜制,形似钟,中间有环可以摇动。鸣:声音发出来。弹裂空:形容响声巨大,好像能穿透空间一样。
2)旧依巫史走儿童:过去是依靠巫师和历史故事来教育儿童的。依,依托,倚靠。巫史,指巫师和历史家。走,行走,指传道授业。儿童,指读书人。
3)睨(nì)天:抬头仰望天空。高语:高声说话。更聋俗:比世俗的人更懂得道理,不会被世俗所迷惑。那解:哪能理解。卢仝(lú tónɡ),唐代诗人,字泰翁,又号玉川子,长安人。入咏工:写诗赞美他。入,被称赞。咏工,指擅长于写诗。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月食之夜的情景。月食,又称日偏食或月偏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球运动到地球与太阳之间,部分或全部遮蔽了太阳对地球上某一部分的照射,就形成了月食。月食时,月亮会从地球背后慢慢升起,这时,人们可以看到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面。由于月亮在夜空中的阴影正好遮住了太阳,所以,月亮看上去就像是被“吃掉”了一样,这就是“月食”。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万屋钲鸣弹裂空,旧依巫史走儿童”,生动地描绘了这个月食之夜的景象。万户人家都在忙着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他们敲着锣鼓,欢歌笑语,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而那些曾经依靠巫师和历史故事来教育儿童的孩子们,也在这个时候尽情地玩耍和嬉戏,享受着这个特殊的夜晚。
接下来的两句“睨天高语更聋俗,那解卢仝入咏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传统习俗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认为,尽管这种传统的庆祝方式在某些方面可能显得有些过时甚至是荒谬的,但正是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才使得这个月食之夜变得如此特别和难忘。而对于那些真正懂得欣赏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庆祝方式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和享受。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特殊节日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将这个月食之夜的景象呈现给了读者,让人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个特殊的时刻。同时,他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庆祝方式的看法和评价,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