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饿故人常满眼,未有如君澈骨贫。
掌大雪花一相看,科头呵气已噤人。
【注释】
①朱次江:即朱晦庵。字元晦,号紫阳,婺州义乌人,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文忠。
②过:拜访。
③彻骨:极深之意。
④科头:头发散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在江西铅山县访友时有感而作。当时,作者与朱晦庵相会,两人相见甚欢,但因久别重逢,又逢寒饿之苦,故有“未有如君澈骨贫”之叹。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两位饱经忧患的文人相聚时的欣喜心情。
第一句“寒饿故人常满眼”,是说久别重逢后,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使故旧之人满目皆是。诗人用“寒饿故人”来概括自己和朱晦庵的生活状况,突出其艰苦,并由此引出下文对朱晦庵的赞语。第二、三句写二人相会的情景:“掌大雪花一相看,科头呵气已噤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自己的朋友,说自己和雪花一起看着对方,仿佛是在欣赏一场精彩的雪景演出。然而,这美丽的画面却让雪花冻得缩成一团。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朱晦庵深深的关怀之情。最后两句“雪霁清光净,吾师真道流”,则是对二人相聚情景的赞美。雪后的天空格外明亮,仿佛连天地都洗刷得更加洁净。此时,两位文人相对无言,彼此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