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柳疏梅接夕晴,亭台上下鹊呼声。
还怜黄叶扶人去,尚有青山为我横。
襟底波涛喧万橹,酒馀笳鼓在孤城。
花飞雪乱他时眼,忍更登攀写此情。

【注释】:

  1. 秃柳疏梅接夕晴,亭台上下鹊呼声。
  • “秃柳”和”疏梅”:都是描写秋天的景物;“接夕晴”: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显得格外明亮。
  1. 还怜黄叶扶人去,尚有青山为我横。
  • “黄叶扶人去”:形容秋天落叶的景象;”青山为我横”:形容山的形状像人一样地在面前横陈。
  1. 襟底波涛喧万橹,酒余笳鼓在孤城。
  • “襟底波涛喧万橹”:形容江水波涛的声音;“酒余笳鼓在孤城”:形容城中的战鼓声还在回荡。
  1. 花飞雪乱他时眼,忍更登攀写此情。
  • “花飞雪”:形容落花飘散的样子,”他时眼”:指将来的某一天;”写此情”:指写下自己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登高望远的场景,通过描绘秋景和战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秃柳疏梅接夕晴,亭台上下鹊呼声。”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画卷,秃柳和疏梅与夕阳相映成趣,亭台之上,人们听到喜鹊的鸣叫声。

颔联:”还怜黄叶扶人去,尚有青山为我横。”

  • 此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感受,他不仅喜爱着黄色的树叶,而且还珍惜那些像人一样在身前横陈的青翠山峰。

颈联:”襟底波涛喧万橹,酒馀笳鼓在孤城。”

  •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气息,江面上的波涛声如同万艘船上的橹桨相互碰撞,而城中的战鼓之声则在回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

尾联:”花飞雪乱他时眼,忍更登攀写此情。”

  •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用”花飞雪”形容落花飘散的样子,用”他时眼”比喻将来的某一天,最后一句”忍更登攀写此情”表达了诗人无法忍受这种战争带来的痛苦,决心不再去攀爬,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