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骤别留残唾,燕市惊逢接苦言。
忧患弥天公亦老,支离示疾我犹存。
醉醒同匿桑榆影,往反应迷关塞魂。
剩有馀生补馀恨,饮冰不改肺肠温。
【注释】
匡山:指匡庐,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南。苍虬:苍龙,此处借指匡庐。骤别(zhuó)留残唾:骤然分别后仍留下话音。惊逢接苦言:突然听到对方的苦言相告。忧患弥天:忧愁祸患无穷无尽。公亦老:你也老了。支离:形容衰败,残缺不全的样子。示疾:病危垂死的征兆。同匿桑榆影:一同躲藏于桑树与榆树的阴影之中。往反应迷关塞魂:过去的事像迷失了方向的魂魄一样,难以追寻回来。剩有馀生补馀恨:我还有剩余的生命可以弥补你未尽的遗憾。饮冰不改肺肠温:喝了冷饮不改变肺肝之热,比喻心地正直,不为私利所动。
【赏析】
此诗是诗人被贬谪到岭南时所作,写其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身处异乡、身受委屈时的愤懑不平之气。
开头两句,用典抒情。首句“匡山”暗指匡庐,为庐山的别称。“骤别留残唾”一句,化用《庄子·知北游》中孔子的话“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说:“老师您慢慢地走,我们也跟着慢慢地走;您快跑,我们也快跑;您飞跑起来,我们也飞跑起来;不知道您的年龄已经这么大了。”这里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老师的依恋之情。次句“燕市惊逢接苦言”,以《史记·刺客列传》中聂政的故事为喻,说自己突然遇到了一个说话极为痛苦的人,这正应了他自己的遭遇。三、四句写自己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仍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没有屈服于逆境之下。
中间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死的看法。诗人用“忧患”一词,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而面对这样的人生境遇,诗人的态度却异常豁达、乐观,认为即使是到了生命的尽头,也无所谓。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是他能够保持高尚人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六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死、是非、荣辱等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无论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之中,都不能失去内心的坚定和信念。同时,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有正义,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此外,诗人还表示自己对于过去的事情并不后悔,反而感到欣慰。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并且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诗人用“饮冰”这一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正义的坚持和追求之心从未改变,即使身处寒冷环境之中也不改初衷,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命运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