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地贪逢隔世人,照星酒坐满酸辛。
旧游莫问长埋骨,大患依然有此身。
开物精魂馀强聒,著书岁月托孤呻。
六家要指藏禅窟,待卧西山访隐沦。

任公讲学白下及北还索句赠别

陈三立诗作解读与赏析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是中国近代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尤其是其同光体诗派的作品,更是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以下是对《任公讲学白下及北还索句赠别》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解析
  • 辟地贪逢隔世人:这里用“辟地”比喻追求高远的目标或理想,而“贪逢”则表达了一种执着的态度。这里的“隔世人”可能指的是与世隔绝的人或事,表达出诗人对于追求理想的坚定和执着。
  • 照星酒坐满酸辛:通过饮酒来寄托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酸楚。这里的“照星”可能象征着夜晚的繁星,暗喻诗人的孤独和迷茫。
  • 旧游莫问长埋骨: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恐惧。
  • 大患依然有此身:尽管面临困境和挑战,但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立场,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和担当精神。
  1. 译文对照
  • 译文:在白下任公讲学时,我们共聚一堂。他醉酒中谈笑风生,我独自感慨人生的酸甜苦辣。如今他长眠于此,我却仍要面对这纷扰世事。
  • 翻译:At the lectures in Baixia, we gathered together. He talked and laughed with gusto, while I alone felt the bittersweet of life. Now he lies in his grave, but I must still face the tumultuous world.
  1. 关键词注解
  • 辟地:追求高尚的理想或目标。
  • 贪逢:渴望或执着于某事。
  • 照星:形容夜晚的天空明亮闪烁。
  • 酒坐:借酒消愁,以酒会友。
  • 旧游:过去的时光或曾经的经历。
  • 长埋:长久地埋葬,比喻生命的结束。
  • 此身:指自己的生命或身体。
  1. 背景信息
  • 作者: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晚清时期的文人、书法家,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一同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并因反对日军侵略而被逼迫绝食殉国。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社会和政治变革的影响,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初,正值中国社会动荡、国家危机四伏之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1. 赏析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挑战。
  • 艺术特色:陈三立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启示意义:这首诗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和进取的心态,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此外,诗歌也启示我们,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对《任公讲学白下及北还索句赠别》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在当今这个时代,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保持开放和进取的心态,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