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蜀人呼老画师,稽天大浸更安之。
偶喧都市韩康药,上接风骚贺铸词。
通德卜居增掌故,南华玩世托支离。
盖棺殉以穷愁味,忍向吴门表五噫。
【注释】
①哀郑叔:哀,通“哀”②蜀人:指画师。③稽:查考④韩康药:即韩康卖药。⑤风骚:指诗词文章的韵律美、意境美。⑥通德:指精通德行。⑦南华:指《南华经》。⑧支离:形容衰老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友人,寄托了自己仕途蹭蹬的失意之感。诗分四段,前两段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中间两段写诗人对友人的劝慰,最后一联则抒发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悲凉之绪。全诗情真意切,委婉含蓄。
“哀郑叔问舍人”。郑叔问,字元善,号抱蜀,宋初著名画家,曾为宋太祖赵匡胤画肖像。《图绘宝鉴》记载,他“每得名笔,必手自摹写”。这首诗中郑叔问就是诗人的挚友,也是一位擅长绘画的艺术家。郑叔问在京城为官,而诗人此时在地方小县任职,所以诗人用“问舍人”来形容二人之间的关系。
“抱蜀人呼老画师,稽天大浸更安之”。“抱蜀人”,是说郑叔问年高德劭;“稽天”是《易经》卦辞之一,出自《系辞下》,原文是“参天两地”;“大浸”,指洪水。诗人用典,以“稽天大浸”喻郑叔问,表明诗人对郑叔问这位老画家的敬重之情。“更安之”意为更加安慰郑叔问。郑叔问作为一位有才华的画家,自然希望在仕途上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偶喧都市韩康药,上接风骚贺铸词”。“韩康药”,指韩康卖药,传说中韩康隐居不仕,常以卖药为生,后世因称卖药为“韩康药”。诗人用“韩康药”来比喻郑叔问在官场上的遭遇,暗寓其仕途不顺之意。“上接风骚贺铸词”,贺铸,字方回,北宋文学家、音乐家、戏曲作家,他的词多写儿女情长、伤悼离别等,因此诗人说郑叔问的境遇和贺铸一样。
“通德卜居增掌故,南华玩世托支离”。“通德”,指精通道德;“卜居”,指选择居住之地;“增掌故”,意谓增加许多掌故,即增加许多典故;“南华”,指《庄子》中的寓言故事集《南华经》;“玩世”,指看透了世间一切;“托支离”,意谓托身于世俗之外。诗人认为郑叔问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他选择居住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之中,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他还看透了世间的一切,并乐于其中;最后他把自己比作《南华经》中的庄周,说自己愿意脱离世俗,寄情山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盖棺殉以穷愁味,忍向吴门表五噫”。“盖棺”,指死后埋葬;“殉”,这里是陪伴的意思;“穷愁味”,指穷困潦倒的滋味;“吴门”,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这里代指京城汴梁。诗人认为郑叔问虽然在仕途上受到挫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着。他不怕贫穷困苦,甘愿为国效力。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死后也要像郑叔问一样,把穷困潦倒的滋味作为伴葬品;但不忍心到京城汴梁去表达我的不满之情。诗人借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忠诚之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厚爱,又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失意之感和壮志未酬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