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书势蛟鼍横,斫剑画椎起人敬。
一朝光气满山川,千岁残碑出坑阱。
摩挲失喜寄青毡,河永江闲夸季孟。
尚书孝友更思贤,岂徒凤墅备搜证。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杨慎(字升庵)所作,赞美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和其人格魅力。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解释:
  • 陶斋尚书之弟:指颜真卿的弟弟颜管。
  • 许州牧获出土颜鲁公所书和州刺史张敬因碑残段:颜真卿曾任唐朝安州(今河南汝南)刺史,他的书法被称为“颜体”,而此诗提到的“和州刺史张敬因碑残段”可能是指颜氏家族后人收藏的一块残碑,上面刻有颜真卿的书法。
  • 尚书因徵题:因为这段文字,颜真卿被朝廷征召为官。
  1. 译文:
  • 颜真卿的书势犹如蛟鼍横卧,他挥剑斩断,画出椎骨,展现出非凡的气势。
  • 一朝之间,他的光芒照遍山川,千载之下,这块残缺的碑石重见天日。
  • 抚摸着碑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回到了青毡(古代一种草垫子)。
  • 黄河永续,长江闲适,都夸赞颜真卿如同季孟(春秋时代两位著名的贤人)般的德行。
  • 尚书(指颜真卿)对孝悌之德和求贤若渴的情怀更是令人赞叹,不仅仅是为了凤墅(可能是一个地名,但这里需要具体的历史资料来判断)而收集证据。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赞美颜真卿的书法,间接地表达了对其人格的赞赏。诗中用“蛟鼍”形容颜书的气势磅礴,用“斫剑画椎”形容其书法技艺高超,体现了颜真卿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 “一朝光气满山川,千岁残碑出坑阱”两句,描绘了颜真卿书法的影响力和历史的传承,也反映了人们对其作品的珍视和尊重。
  • “摩挲失喜寄青毡”展现了人们对于颜真卿书法的喜爱之情,他们不仅欣赏颜书的艺术价值,还将其视为珍贵的文物,甚至有人将其视为青毡般的珍贵物品。
  • 最后两句,诗人将颜真卿与历史上的贤人相提并论,称赞其德行高尚,这既是对颜真卿个人品质的赞扬,也是对整个颜家世代传承的良好品德的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颜真卿书法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人格和品德的敬意。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