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荡长江贯酒卮,凭高送远亦何为。
卧堤柳影一千尺,出屋樯桅三两枝。
挂眼青冥移雁鹜,撑肠秘怪斗蛟螭。
世间可了无馀语,掀尽涛声祇自知。
注释:
九江江楼别益斋:在九江的江楼上与益斋道别。
荡荡长江贯酒卮,凭高送远亦何为:浩渺的长江就像酒杯一样贯穿了整个酒器,我凭高远眺来送别远方的朋友,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卧堤柳影一千尺,出屋樯桅三两枝:坐在堤坝上,看到柳树的影子伸长了一千里;走出屋子,看到桅杆有三两根。
挂眼青冥移雁鹜,撑肠秘怪斗蛟螭:把目光投向高空,看到天空中有一群大雁飞过;把心思填满在深奥的奥秘之中,去和蛟龙、巨龟等相斗。
世间可了无馀语,掀尽涛声祇自知:世上的事情已经讲完,只有听那翻滚的涛声才感到自得其乐。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秋,诗人时年三十三岁。是年七月,作者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右丞)。八月,因弹劾丞相脱脱被免职。九月,诗人离开南昌,十一月到吉安任江西行中书省左丞。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吉安江楼送别益斋之作。
诗题“江楼”二字点出地点,而“浔阳江口”四字则说明时间。从“九江江楼别益斋”一句可知这是一首登临送别的地方。“九江”指今江西省九江市,“江楼”即九江江边的高楼。益斋,人名,具体生平不详。据《元史》本传载“益斋,字子仁,庐陵人”。元初以布衣荐授大都路达鲁花赤,历官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后因弹劾权臣脱脱而被免职。此诗当作于诗人离吉安赴浔阳之际。
首联:“荡荡长江贯酒巵,凭高送远亦何为。”
诗人登高眺望,只见长江波涛汹涌,浩瀚无垠,一泻千里。他举杯向长江畅饮,似欲借酒浇愁。然而诗人却不禁感慨万分。他为何要这样呢?
颔联:“卧堤柳影一千尺,出屋樯桅三两枝。”
诗人登上高楼,只见柳影倒映在河面,长达千尺,而屋外的樯桅也只有三两枝而已。这一联写出了江边景色的优美。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江边柳树婆娑,仿佛有千尺之长;而在屋外,仅有三两根高大的桅杆,显得格外渺小。诗人以夸张手法表现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颈联:“挂眼青冥移雁骛,撑肠秘怪斗蛟螭。”
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天边飞翔的大雁成群结队地向南飞去,而那些神秘的怪兽蛟龙也相互争斗起来。这一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他对友人深深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尾联:“世间可了无馀语,掀尽涛声祇自知。”
诗人面对浩瀚无垠的长江,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感叹人生短暂如梦,世间的一切都无法留下什么痕迹,唯有自己的情感才能得到释放。而当他聆听那滔滔的江水声时,他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