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磴烟如扫,荒林雨自吟。
千峰初照酒,半碣欲亲襟。
芜满残春色,花留后死心。
无言证儒墨,天地更何寻。
【注释】
雨申谒周元公墓:向周元公的坟墓进谒。雨申:雨后上山拜谒。
烟如扫:山雾缭绕,如同被扫帚扫除一样。
荒林雨自吟:在荒凉的树林中,雨声就是最好的诗,无需他人吟诵。
千峰初照酒,半碣欲亲襟:千座山峰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古人的酒器在饮酒;而那块半埋在土中的碑石,似乎也在向我靠近,想要与我握手言和。
芜满残春色,花留后死心:荒芜的草地上覆盖着春天的色彩,而那些凋零的花朵,则留下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无言证儒墨,天地更何寻:我无法用言语来证明儒家和墨家的观点,而天地之大,又怎能寻找到答案?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作者拜谒周元公墓地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高磴烟如扫”,描绘出山间的云雾缭绕,如同被扫帚扫除一般,形象地表现了山路的崎岖和山间云雾的浓密。次句“荒林雨自吟”,则是说在荒废的树林中,雨水的声音就是最美的诗,无需他人吟诵。这里的“野径无人”与首句的“高磴”相呼应,展现了一幅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三、四两句“千峰初照酒,半碣欲亲襟”,则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千座山峰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如同古人的酒器在饮酒;而那块半埋在土中的碑石,则仿佛是在与我握手言和。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五、六句“芜满残春色,花留后死心”,则是通过对荒芜草地和凋零花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芜”字既指荒芜的草地,也暗指人生的坎坷和不幸。而“花留后死心”则是一种超脱生死、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无言证儒墨,天地更何寻”,则是对整首诗的升华和总结。作者虽然无法用言语来证明儒家和墨家的观点,但同时也无法用言语来寻找天地的答案。这种既无奈又豁达的态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