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畴来往笠团团,一片骄阳汗不乾。
漫道裸裎能浼我,野人原不着衣冠。
注释:平坦的田野上走来走去,头戴斗笠团团圆圆,骄阳似火汗水未干。
尽管裸体赤膊能玷污我,野人本来不穿衣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里在田野中行走的农民形象。诗人通过平畴来往笠团团、一片骄阳汗不乾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酷暑下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认为他们虽然穿着简陋的衣服,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尊严和尊严。
平畴来往笠团团,一片骄阳汗不乾。
漫道裸裎能浼我,野人原不着衣冠。
注释:平坦的田野上走来走去,头戴斗笠团团圆圆,骄阳似火汗水未干。
尽管裸体赤膊能玷污我,野人本来不穿衣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里在田野中行走的农民形象。诗人通过平畴来往笠团团、一片骄阳汗不乾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酷暑下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认为他们虽然穿着简陋的衣服,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尊严和尊严。
在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的诗作《虞公庵》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历史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该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句解析: - 一卧东山寺,千年姓氏留:这里的“一卧东山寺”可能指的是陈肇兴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地点选择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如东山寺中居住或修行,以此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注】 榴花洞:在浙江绍兴东南山阴,有榴花洞。 苍苔:青绿色,指石上的苔藓。 山空:山野寂静。 尚:仍然。 曲水:曲折的流水。 东山: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县南。 王谢:南朝时望族王、谢两大家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游览山阴(今绍兴)的石榴花洞口时的所感所见及所思。 “昔日逢仙处,苍苔满径斜。”此句为第一句,交代了诗人游览的地点和时间,即山阴道。“昔日”一词表明这是一次旧地重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元旦作》。这首诗以“元”字为韵,首句押韵。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感情真切,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 译文: 早晨,雀鸟在庭院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春风又吹过了一年。三十年后,我终于回到了家乡,但刚取得一点成就就感到惭愧。我举杯向母亲敬酒,烧香祝福太平。衣冠楚楚的人谁来向我道贺?门外响起了马铃的声音。 注释: 1. 啅雀噪前庭:啅雀,一种小鸟,叫声像啾啾喳喳。前庭,庭院
【注释】 万古:极言其久远。螺女:螺山。越王山:位于今浙江绍兴境内,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建。形胜:地势险要,形势优越。萝径:指山中小道。跻攀:攀登。 【赏析】 此诗为登览冶城(今江苏无锡市东南)之作。 首联写冶城地势之重要。“无诸国”指春秋时吴地,在今苏州、上海一带。“高城控百蛮”,指冶城地势险要,可以扼守百蛮之地。“高城”,指冶城地势高峻,城墙坚固。“控百蛮”,指可以控制周围的少数民族
南法云寺 五代通文寺,于今迹尚存。 桑沧千佛古,风雨一灯昏。 地拓峰为壁,山盘石作门。 磨崖怀昔彦,苔藓蚀题痕。 【注释】: - 五代:指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是唐朝灭亡后由中原进入南方的十个朝代之一。 - 通文寺:可能是指位于南法云寺内的寺庙,也可能是指南法云寺的名称。 - 于今迹尚存:至今这里还保留着遗迹。 - 桑沧千佛古:指的是桑沧山上的千年佛像古老而庄严。 - 风雨一灯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如下: 碧海流千里,青山转万重。 一钩茅店月,半夜鼓山钟。 水落鱼龙静,天清霜露浓。 明朝有风便,放柁快相逢。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碧海流千里,青山转万重。”描述的是一幅壮阔的海景图。海水广阔无垠,流动着千里之遥;群山连绵不断,如同万层叠嶂。这里的“碧”和“流”描绘了大海的颜色和流动状态,而“千里”和“万重”则形容了大海的辽阔和山的层叠。 -
葫芦庐墩 市镇邱墟后,重来独怆神。 一花开破屋,五里半流民。 俗悍官依盗,村荒鬼弄人。 耕桑资令尹,救敝在还淳。 注释: 1. 葫芦庐墩:这是一座位于市郊的村落。 2. 市镇邱墟后:指的是村庄位于城镇市场之后的地带。 3. 重来独怆神:每次回来都感到一种深深的悲伤和不安。 4. 一花开破屋:比喻春天的到来打破了冬日的寒冷,同时也暗示了某种希望或新生。 5. 五里半流民:描述距离村庄五里远的地方
诗句解读: 1. 石壁镌诗遍,摩挲几度过。 - 注释:在岩石上刻满了诗,反复抚摸过多次。 - 赏析:描绘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珍惜,以及他在岩壁上刻诗的情景。 2. 闽山临海尽,古寺入唐多。 - 注释:闽山靠近海边,古寺遍布唐朝时期。 - 赏析:描述了闽山与大海的地理关系,以及古寺在历史背景下的存在。 3. 黑夜闻山鬼,苍松挂女萝。 - 注释:黑夜里听到山鬼的声音,苍松上有女萝缠绕。 -
【注释】 自南台江至水口:从南台县到水口。 其一:第一首。 乍过罗星塔,还看福斗山:刚刚经过罗星塔,又回头眺望福斗山。 舟穿千岭曲:船儿在曲折蜿蜒的山谷中穿行。 帆转一溪湾:船帆转向一条小溪转弯处。 夜火明渔浦:夜里渔船上的灯光照亮了渔浦。渔浦:水边的小洲。 人声出市阛(kuǎn):集市上人们的喧哗声响传到城外。 前头烟树里,已是万安关:前面有一片烟雾缭绕的树林,已经是万安关了。 【赏析】
《钮贰尹殉节诗》,作者不详。 【注释】: 1. 死亦寻常事:死亡是人生常态,没有什么稀奇的。 2. 如君浩气存:就像你浩然之气依然存在。 3. 但知危授命:只知道在危急时刻舍生取义。 4. 不向虏求恩:不向敌人乞求恩惠。 5. 篆卸忠尤盛:卸下印章表示忠诚更加显著。 6. 官卑节弥尊:官位卑微,但节操高尚。 7. 荒陬思德政:荒凉的地区思念良好的政治。 8. 涕泣遍山村:眼泪鼻涕流遍山村。
消夏杂诗 其十三 为怜高洁绝尘氛,爱汝蝉声树里闻。 笑杀于陵陈仲子,不能如蚓又输君。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 “为怜高洁绝尘氛”: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赞赏和对世俗纷扰的不屑。 - “爱汝蝉声树里闻”:诗人被树中的蝉声所吸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笑杀于陵陈仲子”:以陈仲子为比,嘲笑那些不如自己清高的行为。 - “不能如蚓又输君”:诗人觉得自己虽然比不上蚯蚓那样默默无闻
林锡三太史,一位才华横溢、心怀壮志的诗人,其作品《怀人诗七首》中的《其一》,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和关切之情。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海外天留见面缘: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人之间因地域分隔而显得更为紧密的情感纽带。"海外"通常指远离故乡的地方,这里却因为“见面缘”而显得亲切和珍贵。 2. 两家儿女话缠绵:诗人通过“两家儿女”,暗示了两个家庭的亲人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联系
【注释】 怀人诗七首 其二:怀念的人。郑虔,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广文馆学士。一官爱客苦无毡:一个官员喜爱宾客,可惜没有毡毯来招待客人。一官,指官职卑微的官员。广文馆:是唐朝设置的地方官署,主要负责教学和研究。 诸生散后烽烟起:诸生散了以后,烽火四起。诸生,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散,离开。 不识何人肯赠钱:不认识哪个有识之士会送钱来。不识,不知道。赠钱:送礼。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地方小官的寂寞生活
【注释】 村馆:乡村的旅馆。杂兴:即随感诗。其三:是第三首,共三首诗。绤絺(xīchǐ):古代对细麻布的雅称,这里指粗麻布的衣服。挟纩(xiégàn):抱着丝棉被取暖,形容很冷。调停:调节、调整。着:穿。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天气变化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以及如何调节身体来适应这种气候变化。 首句“困人天气剧难量”,表达了天气变幻无常给旅途带来的种种不便。这里的“困人”二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名为《忆故居 其二》。下面我为您逐句翻译和注释: 1. 迁乔曾为赋闲居,五载经营奉板舆。【译文】:搬家时我曾写下闲居之作,五年来一直忙于搬迁和奉养。 注释:这里的“迁乔”指的是搬家,"赋闲居"是描述自己因搬家而暂时放下繁忙的生活去写作。“板舆”是指用来抬运家具的木制车辆。 赏析:通过搬家的经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的转变,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抽离出来
白菊 其三 正色休夸满地黄,秋来白帝是当王。 繁华梦醒三更月,粉本图成一夜霜。 彭泽归来人已老,白衣送到酒都香。 瑶台此日群真会,未许红尘半点飏。 注释: - 正色休夸满地黄:不要炫耀黄色的花(菊花),秋天的菊花才是真正的王者。 - 秋来白帝是当王:秋天来了,白色的菊花就是这里的主角了。 - 繁华梦醒三更月:华丽的梦境在三更月的时候醒来,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 粉本图成一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