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涧上古棠梨,十老风流尚在兹。
盛世亭台传胜地,暮年诗酒动当时。
碧山人去无遗构,白社台荒有断碑。
今日飘零孙子在,寒泉照我鬓如丝。
【注释】
过:拜访;吟社:诗人雅集吟诗的会所;春申:春秋时楚国名邑,位于今安徽寿县西南;古棠梨:棠梨树名;“十老”即指十个人;风流:才华出众;“尚在兹”:犹言“还留此”;盛世:太平之世;亭台:亭台楼阁;“传胜地”:传扬美好的地方;“动当时”:惊动一时;碧山人:指作者自己;白社台:指作者曾经游赏的白社台,在今安徽寿县;断碑:“白社”曾建有石碑,后已断裂。
【赏析】
《过碧山吟社有感》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于诗人客居苏州之时。首句点出题中“吟社”,次句点出“古棠梨”与“十老”。三、四两句写吟社盛况,五、六两句写吟社荒废,最后两句以自身飘零来映照前二句,表现了对往昔盛事的无限感慨。全诗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情景交融,意境清旷,风格沉郁。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地点和人物。“春申涧上古棠梨”一句,交代诗人到访之地,并借古棠梨暗指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既表明了诗人对故乡深厚的眷恋之情,也暗示了自己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豪之情。
第二句紧承上句,继续描绘吟社的盛况。“十老”指的是当时文人墨客,他们才艺超群,风采独特,至今仍被后人传颂。这句既表达了他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得到充分展现的遗憾。
第三、四句转向对现实的感受。“盛世亭台传胜地,暮年诗酒动当时。”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也透露出他对晚年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现实的残酷却打破了他的幻想,使他感到痛心疾首。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尾联“碧山人去无遗构,白社台荒有断碑。”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这里的“碧山人”和“白社台”都是诗人曾经游览过的景点,如今却已破败不堪,只留下断碑残垣,让人感叹不已。这种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沧桑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反思。它既有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悲叹;既有对历史传承的珍视,也有对文化自信的坚守。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