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与木叶,并做一行飞。
正有江南梦,看君万里归。
风笳催别饯,霜柝伴征衣。
莫更河源问,乘槎路恐非。

注释:

塞鸿与木叶,并做一行飞。

塞外的大雁和树上的叶子,一同飞翔。

正有江南梦,看君万里归。

正当我沉浸在江南的梦中,看到你万里归来。

风笳催别饯,霜柝伴征衣。

风吹着胡笳声,为送别而宴饮;冷月照耀着征衣,为征途而伴行。

莫更河源问,乘槎路恐非。

请不要再询问黄河源头了,因为乘船去天河的路恐怕已经不真实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写于诗人送张子实东归之际。

首句以“塞鸿”对“木叶”,用笔自然,富有情致。塞鸿指边关大雁,木叶是秋日的树叶,两句合起来即点明时令、地点。“并做一行飞”一句,既写景又写人。塞外寒气逼人,大雁与树叶同飞,都带着一种凄苦之情。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塞外秋景图,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送别的心情。

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江南梦”三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人送别友人,想到的是自己的“江南梦”就要破灭了,因而无限感伤。这里所说的“江南梦”,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思念友人的一种方式。

第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诗人在想象中,仿佛看到了友人即将离去的身影,他不禁感到心如刀割,痛苦难忍。然而,他又不忍打扰友人,只好强忍悲痛,默默祝愿友人平安归来。这句诗写得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更加生动感人。风吹着胡笳声,为送别而宴饮;冷月照耀着征衣,为征途而伴行。这四句诗,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具体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这四句诗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离别比作出征,将征衣比作战袍,使整个场面显得更加壮烈激昂。

最后两句,诗人以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不要再次询问黄河源头了,因为乘船去天河的道路恐怕已经不真实了。这里的“黄河源头”是指传说中的黄河始发之地,而“乘槎路”则是指传说中乘槎渡过天河的神话故事。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暗示自己送别友人的心情已经变得虚无缥缈,无法再回到现实中来。这种设问虽然带有一丝幽默意味,但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悲伤。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感人,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