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圣哲之心以论事,穷古今之变以匡时,绝识在几先,独抱孤忠泣苍昊;
病虚骄之气为世患,视流俗之誉为士耻,遗编终论定,长悬皓日照幽扃。

【注释】

郭嵩焘(1818年—1890年),字伯琛,号松岑,晚号玉池老人,湖南善化人。清朝大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石篑山人诗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等。

“圣哲”:圣明之主,贤哲之人。

“匡时”:纠正时弊。

“绝识”:超凡的见识。

“几先”:在事物发生之前。此处指预先洞察。

“孤忠”:忠诚之心。

“苍昊”:苍天,天空。

“遗编”:指遗留下来的著作。

【赏析】

此诗是挽联,为哀悼郭嵩焘而作。作者郭嵩焘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主持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并有诗集《石篑山房集》。他主张中西结合,反对顽固派排斥西方科学技术,对洋务运动有所贡献。

首联:“推圣哲之心以论事,穷古今之变以匡时,绝识在几先,独抱孤忠泣苍昊。”

意思是说:推举圣人和哲人的心志来讨论事情,穷尽古今变化来匡正时代风气,超凡的见识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只有抱着忠诚之心独自哭泣苍天。

颔联:“病虚骄之气为世患,视流俗之誉为士耻。”

意思是说:厌恶虚浮骄傲的气习成为世人祸害的原因,看轻世俗的声誉成为读书人的耻辱。

颈联:“遗编终论定,长悬皓日照幽扃。”

意思是说:留下的著述最终被定论,永远悬挂在明亮的日光照耀下,照亮着幽深的门框。

这首诗用典贴切,辞藻华美,富有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对郭嵩焘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