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珰就义,殉国成仁,大节本无殊,积血尚留燕市碧;
竹阁同登,柏堂小憩,忠魂应未远,数峰从见越山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表达了他对明朝忠臣们的敬仰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幅画面,通过西湖数峰、燕市碧血、竹阁同登、柏堂小憩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我们来看第一句“抗珰就义,殉国成仁,大节本无殊,积血尚留燕市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在宦官专权时为国家而牺牲的忠臣们,他们的大节本来没有区别,他们为国家而死,他们的血还在燕市(即北京)留下一片碧绿的颜色。这里的“珰”指的是宦官,“抗珰就义”就是反抗宦官专权而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为国家而死的忠臣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忠诚的信仰。

我们看到第二句“竹阁同登,柏堂小憩,忠魂应未远,数峰从见越山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们曾经一起登上竹阁,一起在柏堂小憩,他们的灵魂应该还没有远离,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越山(即浙江)还是那么青翠。这里的“竹阁”、“柏堂”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用来休憩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忠臣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我们来看第三句“抗珰就义,殉国成仁,大节本无殊,积血尚留燕市碧”。这句话与第一句相同,但语气更加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臣们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忠臣们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他们为国家、为人民而献身的精神的敬仰。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