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报未遑,倚闾无计慰高堂。
劝君勿似衡阳雁,偏认他乡作故乡。

代潘妇寄夫子四首其四(乙丑)

徐搢珊,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象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下面将对这首诗逐一进行解析:

  1. 寸草春晖报未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与愧疚之情。寸草春晖,比喻母亲如春天的细草,给予子女无尽的关爱和养育之恩;未遑,意为没有空闲,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诗人用“寸草春晖”来形容母爱的深厚,而“报未遑”则表达了自己无法及时回报母爱的心情。

  2. 倚闾无计慰高堂: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无法回家看望母亲的情况。倚闾,指站在家门两侧,形容诗人因公务繁忙或其他原因无法回家。“高堂”,指母亲,这里用“高堂”来代指母亲。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

  3. 劝君勿似衡阳雁:这句诗借用了古代的成语“南飞衡阳雁”来表达自己的劝诫。衡阳雁,指的是每年秋季南飞至衡阳过冬的大雁。诗人借此比喻那些不能归家的人,希望他们不要像大雁一样,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回家,而误认为自己已经回到了故乡。这反映了诗人对人们不能常回家乡的担忧和期望人们能够珍惜家庭的情感。

  4. 偏认他乡作故乡:这句诗是诗人对前句的回应,强调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里的“他乡”指的是非自己家乡的地方,“故乡”则是诗人心中永远怀念的地方。诗人希望人们不要过于依赖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家园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母亲的思念、无法回家的无奈以及希望人们珍惜家庭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