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双飞,威神动、山川摧裂。
频战斗、生灵草菅,孰如秦末。
漫拟书焚钳万口,不禁三楚兴豪杰。
致苍穹、厌乱待驱除,生陈涉。
咸阳火,连三月。
长城土,空千叠。
听泽中宵哭,漫成悲咽。
夜饮鸿门眦尽裂,夹沟尘起锋相接。
究收功、蜀漠巧居錞,成王业。

这首诗是咏古之作,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首先来看第一句:“满江红 咏古 其四 斩蛇剑(壬午)”。这是诗题,表明了诗歌的主题是关于斩蛇剑的故事。而“壬午”则是作者在壬午年所作,这为诗歌增添了一些时间的背景。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一个威震四方的英雄形象。他如同双飞的吴国宝剑一般,威风凛凛,震慑四方。他的英勇事迹如同摧裂山川般震撼人心,让生灵们感到恐惧。然而,这位英雄也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他在战场上奋勇战斗,不惜牺牲生命。这种英勇的行为,让人不禁想起了秦末时期陈涉等人的斗争,他们为了反抗暴政,勇敢地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斗争。

诗人描绘了一幅更加悲惨的画面。他试图通过焚烧书籍来平息战乱,但三楚地区的豪杰却无法忍受这种压迫,纷纷起义反抗。这使得诗人不禁感叹:即使是苍穹这样的广阔天地,也无法容忍这种混乱的局面,必须有人去驱除它。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人描述了咸阳大火连烧三月的情景。这场大火不仅烧毁了无数的家园,还使得长城上的泥土都被翻动起来。这种灾难性的场面,让人不禁为之惋惜和痛心。同时,这也象征着历史的残酷和无情。

诗人描绘了泽中的哭声和鸿门夜宴的场景。泽中传来凄厉的哭声,让人感到悲愤和无奈;而鸿门之夜,项羽与刘邦的对峙更是充满了紧张和危险的气息。这些画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英雄们的悲剧命运。

诗人提到了蜀汉的建立。他巧妙地将蜀汉与王业联系在一起,暗示着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英雄的英勇事迹、生与死的选择、战乱带来的灾难以及蜀汉的建立等情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