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萧条,轻风过处云鬟乱。
玉人肠断。
独坐雕栏畔。
拂拂天香,已是秋将半。
空长叹。
侍儿低唤。
明月无心看。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栖梧”、“碧桃花”。双调,六十二字,前后片各四句三平韵。

秋闺图:指写女子在秋天的闺房内思念远别的丈夫,表达对远别丈夫的怀念之情。

玉人:美女;美人。也作“玉容”。

雕栏畔:雕花栏杆旁边。

拂拂:轻轻摇曳的样子。

无心看:无心欣赏。

【赏析】

《点绛唇》,是宋代流行的一种慢词。它由唐教坊大曲中的《小秦王》曲改名而来,原为入破、中腔、出字、转破、煞五个段落,后因柳永将其中“出字”部分改为六字一段,即成此体,故又名《小楼连苑》。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在秋天里独坐闺房内思念远方的夫君的情景,表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翠竹萧条,轻风过处云鬟乱。

玉人肠断,独坐雕栏畔。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闺怨的小令。上片起头二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秋夜景象:窗外,翠竹萧疏,轻风拂过,云鬓飘散。屋内,一位美丽的女子独自坐在雕花栏杆旁,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是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哀怨。

下片开始,作者笔锋一转,直抒胸臆,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她的思念之情如同秋风般猛烈,无法抑制地涌向心头。她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雕花栏杆旁,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无奈。这种痛苦和无奈不仅来自于丈夫的离别,更来自于自己无法摆脱的相思之苦。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时而希望丈夫能够回来陪伴自己,时而又害怕这样的希望破灭。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她的心灵备受煎熬,使她难以承受这份沉重的负担。

拂拂天香,已是秋将半。

空长叹。

侍儿低唤,明月无心看。

这是词的最后几句,也是整首词情感最为深沉的地方。上片描绘了女子独自坐在雕花栏杆旁的场景,而下片则通过描写女子的内心活动来进一步展示她的情感。

“拂拂天香”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女子闻到花香时的情态。她仿佛被这香气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来,目光投向天空。然而,这香气却并没有带来她所期待的快乐与满足,反而让她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这时,她不禁叹息道:“已是秋将半。”这句诗表达了她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伤。

“空长叹”一词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内心感受。她叹息着,但却没有找到任何可以缓解这种痛苦的途径。她试图通过呼唤身边的人或事物来寻求安慰与帮助,然而这些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于是,她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痛苦,独自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侍儿低唤”一句则是对她内心感受的进一步描绘。她呼唤着身边的侍者,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安慰和照顾。然而,侍者却只是低下头,轻轻地叫了一声,然后转身走开。这场景显得有些凄凉而无奈,让人不禁感到心疼和难过。

“明月无心看”这一句子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她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了明亮的月光。然而,这明亮的月光却无法照亮她的内心世界,反而让她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她不禁感叹道:“明月无心看。”这句诗表达了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伤。

这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独自坐在雕花栏杆旁的情景以及她的内心活动来表达她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