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饮饯短长亭,暮霭沉沉一火荧。
已觉平芜千里碧,不堪回首数峰青。
楼台几处曾登眺,身世无端入杳冥。
柔橹荒芦如和答,几人丝鬓为伊星。

【注释】

春雨二首 其二: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感时伤世之作。全诗写景抒情,借雨兴叹,抒发了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忧思之情。

频年:多年。

短长亭:古驿道名,在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

暮霭沉沉一火荧: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有远处一点火光闪烁。

平芜千里碧:平原上的草地,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草。

不堪回首数峰青:无法回头去望那几座山峰依然青翠。

楼台几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杳冥:幽暗深远,这里指迷蒙的夜色。

柔橹:摇橹,泛舟。

荒芦:野芦苇。

和答:和谐地应和,呼应。

丝鬓为伊星:意思是说,我的头发已经花白如丝,但为了你,我也愿意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永远照耀在你身边啊!

【赏析】

《春雨》是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初到夔州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诗人客寓西郊草堂之时。诗中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以及自己的身世之感。

“频年饮饯短长亭,暮霭沉沉一火荧。”前两句写诗人多年离别后重逢的情景。长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息、进餐或饯行的土亭,因形状长而称为长亭。这两句的意思是多年离别后重逢,又在这烟雾笼罩的长亭边送别。诗人用“频年”二字来表达自己多次与友人分别的感慨。

“已觉平芜千里碧,不堪回首数峰青。”后两句则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眼前是广阔的原野,一片碧绿,但是他却无心欣赏,因为回首往事,只见群山依旧苍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景物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楼台几处曾登眺,身世无端入杳冥。”诗人回忆起曾经登高望远的地方,感叹自己的身世如同进入了一个渺茫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的回顾和思考。

“柔橹荒芦如和答,几人丝鬓为伊星。”最后两句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诗人想象着那些在水上摇橹的船只,就像是在和自己对话。他感叹自己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为了心爱的人,也愿意像星星一样永远照耀在她身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定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